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以执著笃定的意志、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也因此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交通铺就发展大道
1分钟,“复兴号”列车疾行5.8公里,首都国际机场迎送1.5个航班,快递小哥收发9.6万件快递。
24小时,约万人次乘坐网约车,约万人次骑行共享单车,交通新业态在中国焕发蓬勃生机;17趟中欧班列往返亚欧大陆,68万箱国际集装箱进出各大港口,繁忙物流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天,高速公路新改建多公里,高速铁路增加多公里,纵横九州的发达路网一年年舒展延伸。
畅通出行。靳文琦摄
今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领先世界、人流物流繁忙程度举世罕见。
抚今追昔,方觉来路之多艰。
曾几何时,峡谷天堑横亘面前,山乡郊野闭塞难行,航道码头亟待整修;如今,一座座世界级桥梁穿山越海,一条条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现代化港口向海而立,“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
曾几何时,长久伴随人们出行记忆的,是拥挤、缓慢、闷热、一票难求的绿皮火车;如今,一次春运的铁路发送量便达4亿人次,超一半旅客选乘高铁动车,短途出行有乘公交、搭地铁、开汽车、打出租等多样化选择。
人们不禁感慨,70年沧桑巨变中,交通领域可能是进步最大、变化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一条条攀升的曲线见证着成长轨迹:到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比年增长5倍;公路总里程达万公里,是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线达条,是年的.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2亿吨,是年的.6倍……
一顶顶骄人的桂冠彰显着非凡实力: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万公里,占全球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达14.3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全球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我国占据7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公里,又是世界第一。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以执著笃定的意志、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也因此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70年交通巨变,挺起了泱泱大国的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公路一通,蔬菜瓜果放上了广大市民的餐桌,山乡美景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铁路一通,数以亿吨的矿石煤炭、琳琅满目的货物商品在大江南北辗转腾挪、昼夜不停;航路一通,五湖四海的商贾宾朋纷纷云集华夏,志向远大的中国企业昂首走向全球……“要致富,先修路!”中国人将从实践中来的朴素道理反复运用到实践中去,让经济大动脉越发强健、越发通畅。
70年交通巨变,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装点着亿万人的精彩人生。
天津居住、北京上班、一日往返,交通的提速拉近了空间、压缩了时间,把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变成了一座城;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上硬化路,交通的普惠让亿万农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迎来了“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上客车”的好日子。方便、快捷、舒适、温暖的出行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说走就走”,惬意拥抱绚烂广阔的世界。
在昆仑山上开挖路堑。张立明摄
70年交通巨变,离不开*中央对交通建设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将交通作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改革开放后,通过放开市场、加强扶持、创新机制等举措,交通基建突飞猛进、跨越发展;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着力补短板、强筋骨,一个覆盖海陆空、联通全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呼之欲出。
70年交通巨变,背后有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辛付出。从十万筑路大*在世界屋脊建成川藏、青藏公路,到年西藏墨脱公路通车、全国实现县县通公路;从上世纪50年代举全国之力“拿下”武汉长江大桥,到在新世纪将全球近一半新建大跨度桥梁收入囊中……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追赶者跃升为领跑者,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70年交通巨变积淀下的宝贵经验和充足底气,将持续激励我们锐意进取、奋力迈向交通强国!
刘志强
中国名片成色十足
流动中国活力四射
“中国跨度”铸就丰碑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
珠江口,伶仃洋,海浪滚滚。辽阔洋面上,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时而腾空、时而入海,最终伸向对岸。这条巨龙,就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它是目前全球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国际公认的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举凡“超级工程”,都要面对世所罕见的建设难度。为使大桥通过伶仃洋海面,建设者需在海中先筑起两座人工岛,再用长6.7公里的沉管隧道将两岛连接起来。惟有这种“桥—隧—桥”的组合,才能越过55公里的惊人跨度。这其中,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工程的关键。此前,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共不到4公里,关键技术也一直掌握在别国手中。
面对困难,反复研究施工海域特征后,中国交建的项目人员决定采用“半刚性”的沉管新结构,并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高超的施工工艺,将每节重8吨的33节沉管隧道依次安放至几十米深的海底,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一桥越沧海,天堑变通途。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终于迎来建成通车的激动时刻。海底深埋沉管隧道、人工岛快速成岛、海上装配化桥梁、跨海集群工程技术标准……筹备建设10余年间,建设者们开创性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铸起一座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丰碑。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绝非偶然。这背后,有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有建设技术的整体跃升。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杭州湾大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四川干海子特大桥……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全球近一半新建的大跨度桥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桥梁强国,引得国际著名桥梁专家伊藤学发出这样的赞叹:“大跨度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越江跨海架峡谷,“中国跨度”令世界赞叹。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充满底气地说:“世界桥梁看中国!”
刘志强李刚
“中国高度”联通全球
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
——四川稻城亚丁机场
“神鹰终于来了!”年9月16日,欢呼声在海拔米的高原响起,一架伸展着银色双翼的民航客机稳稳地降落在外形如银色飞碟般的四川稻城亚丁机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空中天路”通航了!
稻城亚丁位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地形复杂,仅依靠低等级公路,从稻城到成都需要两天。建造一个民用机场,对改善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地区交通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高原建机场,难关一个接一个。建设过程中,多名机场建设者忍受着高海拔严重缺氧的自然条件,战胜了冰冻期长、降雨密集的施工障碍,克服了全冰川、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在雪域高山上开拓出宽阔的停机坪,铺就坚固的飞机跑道。
正式通航后,从稻城至成都空中航程耗时不到半小时。机场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机场通航后的年,稻城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收入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年增长2.7倍。当地老百姓感慨:“我们稻城的新鲜松茸走出了康巴,摆上了昆明人、杭州人的餐桌!”
高原上建机场,山巅上起航班,近年来,我国在航线网络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加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年我国的新增机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例如甘肃陇南机场、新疆若羌机场、青海海北机场、河南信阳机场等。这些地区插上了民航的翅膀后旅客量大幅增长,年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4%,中部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8%。
中西部地区民航运输快速增长是我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已达个,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具备大众化、国际化的航空市场,拥有大型网络化的航空公司,随着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越来越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正在加快从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的跨越。
赵展慧张文
飞向康定。*学为摄
“中国速度”拉近时空
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
——京沪高铁
雨后清晨,远山青翠。泰山脚下的泰安市里峪村君子居民宿里又迎来游客爆满的场面。“现在北京到泰安只要两个小时,过去不敢想!三分之一的客人是坐京沪高铁过来的。村里不少老宅子都被开发成民宿,乡村游火了!”君子居民宿老板岳建说。
泰安只是京沪高铁上的一站,却浓缩了京沪铁路的变化。
回首70年前,当人们提及中国铁路时,首先想到的是“呜呜”的汽笛声与“咣当咣当”的轮轨撞击声。当时,中国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京沪间也没有直达列车,人们要想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中间需坐渡轮渡江,京沪间最快的列车也要跑30个小时。
年6月30日,全长公里的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发车间隔最短4分钟,最高运行时速公里,是当今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出行,最快4小时18分钟实现京沪通勤,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增长极紧紧“拥抱”。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8周年,累计运载旅客超10亿人次,是我国高铁运输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线路。
不仅是京沪高铁,由东向西看,沪汉蓉高铁使成都至杭州、福州间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一半,沪昆高铁使申城到春城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天;自北向南看,哈大高铁使东北“1小时交通圈”变成现实,京沪、京广、广深港高铁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到去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约3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铁运行时速覆盖四个等级,高铁动车组已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也成为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
“‘复兴号’列车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年底前,更多‘复兴号’列车将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说。
陆娅楠贺勇
洋山港集装箱码头。韩帅摄
“中国气度”拥抱世界
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
——上海港
吊车将集装箱从海轮上轻松吊起,将其安放在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上,“乖巧”的导引车随即载着集装箱驶向堆场。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整个装卸过程只见机器有序运转,不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
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无人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可谓没有先例。更值得自豪的是,这座码头尽显“中国制造”的风采——桥吊、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三大机种均由中国交建旗下的振华重工研发制造,被视为“大脑”的设备控制系统也由上港集团与振华重工共同完成。
自年6月一期工程动工时起,洋山港区的成长之路就始终与创新相伴。跨海建桥、填海造地、穿山筑路……起步之初,建设者为打造全球第一个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先后解决了工程泥沙等一系列难题,探索出离岸深水港建设的成套技术,为我国港口工程向离岸、大型、深水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工程,意义非凡。得益于领先世界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9年名列全球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如今,祖国绵长的海岸线上,一座座像上海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正绽放出璀璨光芒:宁波舟山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港;青岛港,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拥有全球最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目前,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均占有7席。
70年沧桑巨变,贸易发展、国力跃升让中国港口站到世界前列;70年春华秋实,港口腾飞也为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发展点燃了强劲引擎。目前,我国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船队规模升至世界第二,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海运量的三分之一,国际运输航线往来多个国家和地区。
气度非凡的中国,正迎着海风、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便捷高效的铁路网、密集交错的航线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让中国人的出行变得更为便捷。中国交通运输不仅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品质也更高。“复兴号”让乘坐更宽敞舒适,电子化民航设施让飞行更顺畅,共享单车让“最后一公里”更轻松,智能导航让驾驶更高效……科技创新、真情服务正在推动更高质量的交通发展,也让流动的中国活力四射、充满温馨。
刘志强
快捷出行一日千里
“家乡的水产和应季菜,儿子最爱吃。”周六早上7点,上海市民杨阿姨两手拎着大包小包,登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列车。儿子去年在北京安了家,杨阿姨便成了京沪高铁上的常客。
从上海到北京,多公里的距离,过去要15个小时,如今最快4小时18分,睡个短觉的工夫,便已身在千里之外。列车稳稳停靠在北京南站,低头一看,保温袋里的鲈鱼依然冻得硬邦邦,竹篓里的大闸蟹还在吐着气泡。杨阿姨说:“起个大早在上海买菜,中午就赶得上给儿子儿媳做地道上海菜,如今出门爱上了打‘高的’!”
杨阿姨的体验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走向现代化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
看铁路,高铁撑起运输“动脉”。从咣咣响的绿皮车到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中国铁路不断提速,高铁网越织越密,中国高铁里程也已占世界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
看民航,枢纽强壮航线“脉搏”。我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万人次的机场已达37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机场群年旅客吞吐量数以亿计。越来越多的航空枢纽,极大增强了我国航空运输能力。
看公路,高速挺起路网“骨架”。从年12月长约20公里的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破土动工,到年从北京到新疆更便捷的公路大通道全线贯通,高速公路日益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一张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已然织就,让自驾游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前慢,而今快。“中国路”缩短了空间距离,也促进了要素流动,让古老的神州不断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
韩鑫
中国高铁彰显中国速度。王*摄
智慧出行一键办理
“从地铁口到家这段路,最佳选择就是共享单车。手机一扫码,骑上就出发!”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杜鹃说,从地铁站到家门口,打车不划算,拎着东西走路很累,“摩的”不安全,“共享单车省时、省力、省钱,既健康又环保!”
摩拜、小蓝、青桔、哈罗……如今的大中城市街头,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琳琅满目。截至去年年底,兴起不过三四年的共享单车已在国内余个城市投入运营,日均服务过千万人次。
共享单车出现以前,不少城市都曾试图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也都尝试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但往往不太成功。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广受青睐,就是因其通过升级技术、创新模式,将“痛点”一一化解,让出行更加便利:为车加装智能密码锁,让公共车辆摆脱了对“桩”的依赖,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取车还车;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户再不用找网点办卡、续费,全部操作都能在手机上完成。
技术改变日常生活,智慧刷新出行体验。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手机支付等技术的风生水起、加快应用,撬动起交通领域的一场智能化变革:
过去,人们打车时,得守在路边招手示意;如今,拿起手机、预约车辆即可。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约车解决了打车信息不对称难题,让供需匹配更加精准高效。
过去,人们坐公交时,要找站点、排长队、办理纸质月票;如今,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