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英格兰、柯兹沃尔德、拜伯里、威廉·莫里斯、鳟鱼场、蜂蜜石、阿灵顿排屋
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李忠读城是李忠先生围绕城市相关话题的随笔,是其用脚步丈量城市后的感悟提炼。本期为大家分享李忠先生《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拜伯里》一文。
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拜伯里
文/李忠
英格兰最美的村庄?这是谁评的?这个评价者比这个村庄还要有名。他就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家和设计师。他可以被称之为近代工艺美术之父和现代工业设计的开创者。甚至有很多人,把今天德国工业产品的精良品质,都认作是莫里斯的功劳。如果你是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或工业设计的,却不知道莫里斯是谁,那你真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也正是这位莫里斯大师,做了一个至少是英国人都知道的论断,认定位于南部柯兹沃尔德丘陵地区的拜伯里(Bibury)是英格兰最美的村庄。要做到“美”并不难,英格兰有很多美丽的村庄,至少柯兹沃尔德的村庄没有一个不是美丽的。但要做到“最美”真的很不容易,要知道莫里斯大师可是游多见多,他能给出这样的评价,那一定说明他在拜伯里看到了这个村庄的奇妙之处。通俗点说,拜伯里一定要有一些别的村庄都没有的神奇的地方。世俗点说,拜伯里一定要有一些在这个级别的村庄中不配拥有的东西。
一点没错!作为一个不寻常的村庄,你只要花上两个小时在村中穿行,那么在沿途,你就至少能有五六处神奇的发现!
石桥下长满水藻的科因河
由于拜伯里是坐落在浅丘陵上的,所以进入村庄的路是一段下坡,拐过一个小弯,整个拜伯里就如同一个长画卷轴在你面前展开,你这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这是一个水上的村庄”。是的,拜伯里是一个水乡,但你第一眼望去就发现,这里的水有着明显的奇异之处——村子的中心是一座几百年的石桥,与柯兹沃尔德的其他石桥一样,也是由当地的蜂蜜石砌筑而成,历经岁月的洗刷,石桥与大地早就融为一体,加上桥上斑驳的苔藓,呈现出一种极美的*。可是再仔细看,这种复色的*颜色在柯兹沃尔德也不少见啊。为什么在这一刻,看上去就美得如此有“侵略性”呢?原来是桥下的水色在起作用——桥下的水流悄无声息,但又快又急,水中长满了密密的水藻,在水流的拖拽下,在水中呈现出原本在风中才有的形态。原来,贺知章所写的“碧玉妆成一树高”这样的形与色,是在水中也可以看到的!于是,这水中倒卧的大树便呈现出一种极美的翡翠色,真的叫“春来江水绿如蓝”了,正是在这蓝绿色背景的衬托下,那石桥的*才显得如此高贵,如此地打动人心。
科音河上的蜂蜜石石桥
说了半天,其实那天我在石桥桥头站得时间更长,而且手里握着相机,呆呆地站了半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同济大学读书时,我与教我美术的刘克敏老师情同父子,一直到现在,我们的父子情都有增无减,也正是因为这样,刘老师对我的做事做人做学问,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记得在年,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好色彩的明信片集给刘老师看,看完以后,刘老师很严厉地对我一字一句地说:“你这里挑的图片有很好看的,但也有很难看的,这证明你的眼光还很差,比如这一张。”老师指出一张北方有桦林的照片对我说:“这种美很通俗,谁都觉得这个色彩美,可是你看这一张的色彩,你觉得它美吗?”老师所指的是巴黎荣誉*人院的一张照片,建筑通体是一种灰,灰的石头色。于是我摇了摇头。老师很严肃地说:“这个色彩美极了!你明白吗?”在老师灼灼的目光下,我惶恐而又认真地回道:“我明白您说的道理,可是我现在依然觉得这个颜色不美。”“没关系,这种修养的提高需要时间,等你觉得美了再告诉我。”就在这一刻,在拜伯里的石桥边,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当年的话,体会到境界,于是回国后,再见到刘老师,我仔仔细细地和他讲了我的“拜伯里”石桥感悟,最后说:“弟子愚钝,二十一年,才明白恩师所讲的道理!”刘老师这时的眼神依然是灼灼的,“难得你还记得我二十一年前讲过的话!”
其实就在石桥边,我还想起来二十一年前,另外一位老师对我讲过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你站在拜伯里的桥头再仔细看,你会发现这其中还有一层玄机:单单是水底的绿和石桥的*,也不至于美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再仔细看看,你就明白了,这里除了有色彩的对比,还有动静的对比——桥下水深流急,拖着水藻形成美妙的动势,而石桥稳如泰山,桥身上那些岁月的留痕其实还突出了一个“稳”字,那种悠然,仿佛在对周围流动的一切在说:“流水落花,我看了几百年了。可我,依然还在这里!”这份动的轻柔与静的稳当,才是更深一层的“大美”所在——一座几孔的石桥处能见大美吗?是的!
科音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为它想让我慢慢去体会。能对着一座石桥愣上半天,因为我是一个有福之人。“江山如画,多情应笑我。”我正是这样一个多情之人,喜看美景,有时还能略有体会,有所感悟,只不过这次的感悟来得晚了些。所以我才说又想起了一位老师——同济的陈从周先生。
古建筑专家、园林专家、文学家等等的头衔,其实都不是陈先生最独特之处,陈先生是中国最后一代古文人,而且是标本式的传统文人、传统书生。如果你有幸和他相处过,那么你会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但说实话,也有点奇怪!感谢上天,我虽不是陈先生所教的风景园林一科的学生,但有一个特殊的机缘让我认识了老先生——那时老先生腿脚不太好,又不喜欢坐车,于是被请出来讲上一段时,需要有人用自行车推着他。可老先生又常常嫌不稳,于是园林班的好友老师想到了我这个山东大汉,没想到我这一膀子力气却深得老先生的赏识,坐在后面拍着车座说“这才叫一个稳当!”从那以后,老先生便常常体会这种稳当,而我也就听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言传身教。听到高兴处,有些乐得手舞足蹈,老先生高兴,说是在看“猴子戏”,而他在耍猴,只是有一回,我说过一句老先生听不明白的话:“原来古人是这样想的!”
是的,有很多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其实已经被我们快丢光了。记得有一次,我推着老先生在同济新村“兜风”,老先生指着一排新栽的小柳树说:“小柳树不好看,老柳树才好看!”我问为什么,老先生说:“小柳树算什么,叶绿树也绿,枝动干也动。”后来我想了很久想明白了(我总是要想很久),柳树的美,来自于两个层次的对比,一是颜色,二是动静——老柳树的叶是*绿的,而树干是紫黑的,两下一衬,相得益彰;老柳树的枝条是随风而动的,而粗粗的树干,却是我自岿然不动,因此才有了柳树的美。小柳树这两条都不具备,可当下这座石桥之景,却是两条都齐备了!
科音河里的绿藻在水的拖拽下呈现出了原本在风中才有的形态
再细琢磨,还是有些不对!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植物学的常识,桥下水中那些淡水藻类只有在流动的深水中才能生长,这条小河叫科音河(CoinRiver),总体而言,水并不深,阳光很容易晒透,水温不可能这么低,难不成这附近有泉水?于是就沿着小河的另外一条小支流顺流而上。果然行不多远,就发现在一座小山丘的山根部,有一处水面不大但深不可测的泉眼,水量很大,正是这冷水泉成就了那水中的大量水藻。本想多看看这一神奇的水源,但正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到的那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清与静有时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拜伯里
顺着泉水流出的方向,从另一岸缘溪行,就来到了另一处神奇的所在——一座颇具规模的鳟鱼农场。这座农场真真印证了两句话,前一句叫“庙小神仙大”,它是年由著名的自然学家亚瑟·赛文(ArthurSevern)亲手建立的,而且来到拜伯里的各路神仙也多数是冲着这一渔场去的。来这里享受“鳟鱼DIY”,从垂钓到剖杀,然后做烧烤,吃不完的还要带走。后一句叫“池浅王八多”,只不过这里是鳟鱼多,每年光鳟鱼卵就能产生六百万枚。
天鹅酒店
与鳟鱼场一河之隔的,就是这个小村的中心,名字叫天鹅酒店(TheSwanHotel),也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规模不大,但空间感觉极舒服,整个外墙大部分为爬山虎所覆盖,很有书卷气。石桥、渔场、酒店,再加上一个不大的空地,就构成了这最美村庄的最有活力的心脏地带。有一小片草坪,面积不大但修剪整齐,有几个村民正来来往往地准备着一些道具,问过才明白,是这个小村要开自己的运动会了,比赛项目是当地特有的扛麻袋比赛等。看他们活得那份从容、那份认真,真的让你体会到了“室雅何须大”的道理。其实再美丽的小村庄也是小村庄,一切的空间大小和一切的建筑尺度,都要和一个小村庄的身份相匹配,中国园林中反复强调的“精在体宜”就是这个道理。
阿灵顿排屋
河水与泉水在桥头汇合后,科音河继续向下游急急地流去。沿着这急急的河水缓缓地前行五分钟,你就可以看到拜伯里神奇的名片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灵顿排屋(ArlingtonRow),如果说鳟鱼场是所有来拜伯里的人必去玩的地方,那么阿灵顿排屋就是所有来这里的人必看的地方。你翻看任何一本介绍柯兹沃尔德的画册,甚至是任何一本介绍英国乡村的画册,其中一定会有这排风景如画的小屋。房子是典型的蜂蜜石砌成的石屋,工艺并非是刻意标榜的精致,但整体造型的组合是真正的生动。这排小屋始建于年,最早是为教堂放置羊毛的仓库,后来在17世纪变成了当地的织布工居住的房屋。现在里面依然有当地的居民在居住,真正是柯兹沃尔德发展史的活化石。当然它也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山村明星,有许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都在这里取景,其中最出名的是《星尘》和《布里吉特·琼斯的日记》。这样一位国宝兼明星,当然要享受国宝级的待遇——阿灵顿排屋是英国保护级别最高的保护群之一,属于英国一级保护建筑,现在其管理权交给了英国著名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保护组织——国家信托组织,其管理权限精确到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阿灵顿排屋由典型的蜂蜜石砌成
当你走进阿灵顿排屋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保护的功夫不是白下的,在金色的夕阳下,阿灵顿排屋被罩上了一层灵光,阳光仿佛从石砌的墙体上慢慢地流下来,这时你才体会到“蜂蜜石”这三个字的名字真是恰切极了!而就在排屋的前面是一条小溪,小溪与排屋之间,有一所独立的小房子,小房子面向小溪的一侧,有一张双人宽的木椅,上面坐着一位拄着手杖的老伯,鹤发童颜,眯着双眼,享受着夕阳的洒落。出于礼貌,我极力抑制住了拍照的冲动,待他走后,给那张椅子拍了一张百感交集的照片——至少在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我就是这个老人,能够在最美的风景中坐下来,享受人生最美的一刻,有一首古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诚如斯言啊!
独立住宅前老人坐过的双人木椅
我不是拜伯里的村民,只是这人间仙境中的一位过客,而且是有考察任务的过客,所以还要继续缓缓而行,去探访这个村庄另一侧的两个神奇,一是古老的圣玛丽教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撒克逊人时代,现在这里被收拾得极其安静,极其整齐,是小村庄里的精神净土——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小村庄是否仍有凝聚力,看看他们的教堂你就知道了。因为无论如何,小村庄就是小村庄,与更大的城市或小城镇比,其各项经济活动与公共服务设施,多数都是规模不济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主动留在此地不去更大的城市享受繁华生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豪感而非物质上的优越感,而这种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欧洲,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堂上,而在中国也可能表现为宗祠、寺庙、神树等。还记得奥地利最美的村庄哈施塔特吗?在那里高高耸立着的,也是一座教堂!
圣玛丽教堂
离圣玛丽教堂不远,就有一座占地八英亩的城堡式酒店——拜伯利法院酒店(BiburyCourtHotel),其建筑始建于17世纪,在这个小村庄的一隅,居然有这样一座城堡级的大家伙,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小村庄里也是需要大风景的,只是这大风景与大奇迹并不一定是体量大,而是质量高,高得让人觉得其所处的地段是乡村级的,而其质量可不是乡村级的——事实上,中国传统乡村几千年来之所以一直拥有诗意的田园生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告老还乡制度,正是这一制度,让中国传统的乡村在输出精英的同时,也能得到精英的反哺,这些回乡致仕的精英们就构成了乡绅阶层,他们是乡村鸿儒——小村庄里的大人物,小村落里的大风景。
拜伯利法院酒店及其外面的英式草坪
而这一酒店正是这样一个大风景,看看酒店周围停泊着各类名车,你就知道有多少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在这小乡村里的大风景中住上一晚,为什么强调多为名车呢?因为这里的整体环境贵族范儿极足——夕阳洒下,芳草萋萋,酒店面对着的,是一片美极了的英式草坪。周围的设施告诉我们,这里适合进行各类的草坪活动,从儿童活动到绅士聚会,一应俱全。凝视这片草地,我深深地折服于英国的草坪之美,于是想起过去一段著名的对话,一位美国人喜欢上了英国草坪,就问英国人,如何才能得到如此高质量的草坪。英国人回答他:“这需要一流的草种,最好的肥料,优质的工具和精心的照料!”美国人听了很高兴,因为这些东西美国都有,“然后,再过上六百年,”英国人又说,“草坪就能美成这样了!”
拜伯里
我所面对着的,正是这样一片草坪,这样一个村庄。真正将拜伯里打造成“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的,不只是规划技巧和景点打造,那些都需要,但更需要的是时间、是岁月,是在岁月中的坚持——不是随着时间而改变,而是在岁月中坚持不变。时光永远是最伟大的雕刻家,它的刻刀会剥离掉那些坚持不住的一切,最后留下来的,都是最值得珍惜也是最值得保留的东西。虽然,上面会写满时光的痕迹……
图片来源:华高莱斯1/6图片工作室
theend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
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权必究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