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什么他们竟然两次获得诺奖,有些人还差点获
TUhjnbcbe - 2023/7/16 20:25:00

什么?他们竟然两次获得诺奖,有些人还差点获得三次诺奖?(《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作者:独裁者*远辉,专注人文科技、知识产权。

我在《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说到爱因斯坦、特斯拉的时候都曾提到诺贝尔奖,并留下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特斯拉其实首先发现了X射线但没有获诺贝尔奖,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回答这些问题。《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再选几个人物就结束了,致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知识产权简史》选的人物既有爱迪生与特斯拉这样二元对立的发明人物,也有乔布斯和马斯克这样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更有养活了大半个文艺复兴圈子的美第奇家族,再有就是今天说到的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闪耀天才(爱因斯坦应该归入此类)。,我将介绍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从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说起。

今天只推荐一本书——《成功与运气》,这是一本媲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的书,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谈到了智商(标准是,大家达到了吗?)、一万小时、运气和家庭环境对于成功的意义。《成功与运气》是通俗经济学鼻祖、畅销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最新力作。弗兰克在书中解答了以下问题:达·芬奇有多幅作品传世,为什么《蒙娜丽莎》比别的更出名?为什么当初名不见经传的配角演员布莱恩·克兰斯顿能够凭《绝命*师》一炮而红?在经济学领域,为什么名字是A开头的助理教授,比名字是Z开头的更容易获得终身教职?弗兰克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发现背后的秘密,提出了运气动力学说,总结了运气的三条规律,用实验与数据向读者展示了运气和微小的起步优势,是如何随着时间累加、放大,从而导致结果上的天壤之别的。《成功与运气》告诉了我们一个往往被视而不见的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因为成功需要运气,但运气是稀缺的。因此,我们想要长久地享受好运气,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就要正确地认识运气,常怀感恩之心,做到“富而不骄”“富而有礼”,“为富不仁”的话运气可不常有!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最伟大的合照,在这张照片中,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普朗克、洛伦兹、泡利、波恩、波尔、海森堡、薛定谔、小布拉格、德布罗意、狄拉克、郎之万、郎缪尔、康普顿、德拜、理查森……在这群天才中,出现了17位物理、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天才总是同时出世的)。看到了吗?前排左三那位满头白发的女士,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世界首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年11月7日-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裔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还记得我在《相爱相杀的爱迪生与特斯拉》篇中说到,X射线其实早在年就被发现了,特斯拉虽然两次错过了发现它的机会,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他最早注意到它对人体的危害,并写了论文发表。

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得益于居里夫人的发明,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可惜的是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于年因恶性白血病逝世。居里家族,除了玛丽·居里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他们的大女儿伊蕾娜和女婿弗里德里克也一起拿过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原先是研究磁力的,并发现了“居里温度”(指磁性材料中自发磁化强度降到零时的温度,是铁磁性或亚铁磁性物质转变成顺磁性物质的临界点)。后来,皮埃尔·居里发现居里夫人的研究更有意义,于是一起研究,世人笑称皮埃尔·居里最伟大的发现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和丈夫的学生郎之万之间所谓的不伦之恋,居然登上了年11月4日的《巴黎新闻报》,“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的文章一时间闹的风风雨雨。当年年的12月10日,居里夫人领取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人甚至总结出,伟大人物的伟大发现几乎都是在热恋中涌现的,对此认知学家应该有科学解释。

年,居里夫妇的女儿小居里夫人在实验室探测到中子射线,错误地认为该射线是质子的多普勒效应,在论文中给出了错误的解释。同年,另外一位科学家查德威克,根据小居里夫人发表的论文,与老师卢瑟福研究后,证实这是一种新粒子——中子,查德威克因此获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位出场的大神叫莱纳斯·卡尔·鲍林(年2月28日-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鲍林30岁时便荣获美国化学学会理论化学奖,那时一位资历较深的同事就预言他将获得诺贝尔奖。结果,年鲍林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他的贡献在于阐释化学键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物质的结构。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继居里夫人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此的评价为:“LinusCarlPauling,whoeversincehascampaignedceaselessly,notonlyagainstnuclearweaponstests,notonlyagainstthespreadofthesearmaments,notonlyagainsttheirveryuse,butagainstallwarfareasameansofsolvinginternationalconflicts.”

你以为就这样把鲍林介绍完了,不可能的。鲍林当时还在研究一个重大课题,差点第三次获得诺贝尔奖(哇,竟然跟居里夫人一样生猛)。研究什么呢?他当时正在埋头研究DNA结构,是詹姆斯·沃森(就是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位仁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詹姆斯·沃森一直很担心鲍林再次萌生“惊人的想法”,鲍林从前的学生把他描述为“上帝般的、超人似的伟大人物”,鲍林的学生后来也荣获了诺贝尔奖。鲍林想法超群,在获得诺贝尔奖之余,有时会忖度维生素C的功效,并做过深入的研究,力图证明维生素C对治疗癌症有积极作用,当然最终实验证明维生素C没有治疗癌症的作用。鲍林在当时被视为天神级别的科学家,大家都觉得只要是他想研究的问题,没有找不出答案的。

年,詹姆斯·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因为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时詹姆斯·沃森年仅34岁,富兰克林已逝世(不是美国国父那位哦,罗莎琳·富兰克林,英国女物理化学家,晶体学家),而鲍林呢,因为忙于反对核战争,也错过了这次获奖机会,不过鲍林反而因为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极少数获得两个不同类别诺贝尔奖的人。

第三位出场的大神是约翰·巴丁(年5月23日-年1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荣获年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年,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共同荣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和布拉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肖克莱发明了PN结晶体管,他们三人因为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奖。年,约翰·巴丁、列侬·库珀、约翰·R·施里弗共同荣获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共同提出了低温超导理论,即通常所说的BCS理论(BCS分别为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BCS理论把超导现象看作一种宏观量子效应,它提出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所谓“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形成超导电流。不过,BCS理论无法成功解释所谓第二类超导或高温超导的现象。

最后一位出场的大神是弗雷德·桑格尔(年8月13日-年11月19日),英国生物化学家,两度荣获诺贝尔奖。桑格尔积极开拓了人类基因研究,被尊为“基因学之父”,桑格曾自称“只是个在实验室里乱搞的傢伙”。他是同一领域内两次获奖的第二人,两次获奖都是因为测序。年,桑格尔发明酶法测定人胰岛素序列,从而确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开创了蛋白质测序的领域。年,弗雷德·桑格尔、沃尔特·吉尔伯特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测定DNA的序列,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Sanger法后来成为主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就是用的Sanger法。

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终于将前一年空缺的物理学奖授予了爱因斯坦,获奖的理由是光电效应,与广义相对论无关。在很长的时间里,物理学界依然对广义相对论半信半疑,但是随着广义相对论被不断证实,主流物理学界终于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统一场论中,很重要的是把引力和其他作用力(如电磁力)统一起来。按照爱因斯坦的预言,引力应该和其他作用力一样,有对应的波动,人们称之为引力波,爱因斯坦直到去世都没能见到引力波被证实的实证。年,LIGO团队宣布于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随后又陆续多次探测到引力波。年,雷纳·韦斯、巴里什与索恩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终于获得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奖的授奖原则,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所以很多科学家虽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因为过早逝世,没有授权奖项,很是遗憾,比如前面说到的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也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才得以证实,属于时代条件的限制,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依然把爱因斯坦当成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五人。

好了,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神事迹就说到这,这是我在《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中最特别的一篇,美第奇家族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一篇。诺贝尔奖依然是目前学术界的最高荣誉奖项,很多牛人一生都在追求诺贝尔奖,一生获奖一次即是最高的荣耀,更别说两次、三次获奖了,我们期待着后人能够超越这些前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哲学家,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我们是为别人而活,最重要的是为了这些人活:他们的笑容和幸福构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同时,我们活着还为了另外无数个不相识的生命,怜悯之心,将我们同他们的命运联系起来。每天,很多次,我都会意识到我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那些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们的工作之上的,意识到我必须诚挚地、竭尽全力地努力去回报我所得到的东西。”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他们竟然两次获得诺奖,有些人还差点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