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途岛作战之后,主动权落入同盟国手中。尽管同盟国达成的协议规定欧洲战争占首位,但战区司令官却可以发动反攻制止日本的进一步扩张。 和尼米兹分别从澳大利亚和夏威夷向菲律宾进攻,他们准备在菲会合后向日本本土发动进攻(但未实现)。
盟*向日本发动的攻势(-年)
此外,美国潜艇严重地束缚了日本的海上力量。最后,同盟国断然使用了德国人未能向英国使用的打击力量打败了日本。这场战争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自始至终都是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实施的。这些战斗机,有的是从为此目的而占领的岛上起飞的,有的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
这就使盟*的两栖部队可以采用跳跃战术跳越敌人的防线,将敌人的重要驻地撇在后边使之孤立无用。这一切得以实现是由于后勤机构具有惊人的机动能力。同时,在东南亚实施的一场小规模的作战把日本人从滇缅公路沿线和缅甸境内驱逐出去,使得到美国援助的中国人对日本与东南亚的陆上交通线造成威胁。
澳大利亚生命线与西南太平洋攻势(-年)
年年中,日本建立了内线防御带与外线防御带。盟*的难题在于既要阻止日*扩大这个防御范围,又要突破其防线深入这个岛国本土的重要工业区。日*的阵地大致是一对有一条共同底边的三角形,这条底边从新加坡至萨哈林岛,一个顶点在缅甸北部,另一个顶点在埃利斯群岛。
日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扼守南太平洋的两翼来防止同盟国的突破。情况与德国人在苏联所面临的情况十分相似,对策和下场也大致相同。日本人在所有的岛屿上都构筑了防御工事,但缺少机动部队阻止敌人从这些天然的岛屿之间渗透进来。西南方向的中心是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 向这个关键地区发动了一场攻势,目的在于压制,而不是攻占。
1.瓜达卡纳尔之战
年2月18日,即将被任命为海*作战部长的欧内斯特。金海*上将正忙于制订盟*的进攻计划。当时的情报表明,日*计划于6月向新几内亚南侧的莫尔斯比港发动进攻,并在所罗门群岛建立一个空*基地,威胁美国通往澳大利亚的补给线。美国的回答是立即向瓜达卡纳尔岛上尚未竣工的机场发起突击。8月7日占领了该机场。接着,双方进行了七次大海战,地点是:萨沃岛(8月9日)、东所罗门群岛(8月23日-25日)、埃斯佩兰斯角(10月11日-12日)、日*增援瓜达卡纳尔(10月16日)、圣克鲁斯群岛(10月26日)、瓜达卡纳尔岛(11月13日-14日)。
在上述大部分海战中,美国海*都能坚持住,并且能重创日*。但是11月30日在塔萨法隆格附近,一支装有雷达的由巡洋舰组成的美海*巡逻队误入日*舰队防区而被打得焦头烂额。美国对这一灾难没有声张,使一支后续的日本舰队未能返回去。最后,日*最高统帅部决定撤离瓜达卡纳尔,以便增援新几内亚的作战(年2月7日-8日)。瓜岛之战是日本帝国陆*首次遭受重大失败的作战,也是对美国海*陆战队与陆*艰苦奋战的一次褒奖。
2.莫尔斯比港之战
在实施瓜岛之战的同时,日*以三路兵力向莫尔斯比港进攻。年7月21日,第一路兵力在戈纳登陆,由此穿过丛林,翻越山地向南推进。8月26日,第二路兵力企图占领米尔恩湾的飞机场,未成。向莫尔斯比港发动的海上突击,因盟*在瓜达卡纳尔的登陆而失败。陆上行进的纵队在距莫尔斯比港仅三十英里时被击退,并被获得空中补给的澳大利亚部队赶回科科达基地(11月3日)。
于是准备发动第二次攻势。他首先向日*背后的布纳实施空降突击。日*无法穿越丛林地,因此不能集中足够的兵力挫败 的企图。到年1月末,日*丧失了沿海基地,被迫放弃反攻。日*向伍沃发动的突袭也因盟*实施空降支援而失败了。年3月3日和4日,在俾斯麦海海战中,日*准备加强该地区的最后一次重大企图也被乔治·肯尼指挥的第五航空队的轰炸机所粉碎。
3.新几内亚之战
六个月后美国才再次掌握主动权。在此期间,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事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大将被击落。6月下旬, 以其战斗机的活动半径为准向前推进。他所攻占的岛屿第一次把瓜达卡纳尔与新几内亚连结起来,关闭了通往珊瑚海的北大门。接着,在哈尔西海*上将指挥的南太平洋快速航空母舰队的支援下,发动了一系列跳跃式登陆突击,占领了一圈前哨基地,将敌人的主要基地拉包尔包围起来,并且实施空袭使之不能发挥作用。
这些作战行动包括占领下列岛屿:伦多瓦(6月30日)。新乔治亚岛上的芒达(8月5日)、韦拉拉韦拉(10月9日)。同时,其他部队占领了新几内亚东端的萨拉莫阿(6月30日),澳大利亚*于9月占领莱城。所罗门群岛上的布干维尔岛及其他岛屿同附近的飞机场的联系被切断了,11月1日美*向布干维尔岛发动的突击亦获成功。此后, 以大战中最精彩的间接路线的作战方法,沿新几内亚的海岸向前跃进。他成功地将其很少的补充人员和装备绕过日*的重兵集中之处以避免伤亡巨大的正面进攻,因此地理上的隔绝状态使大量的敌*处于孤立。
年2月29日夺取阿默勒尔蒂群岛,使已遭海*炮击的日*特鲁克主要基地处于轰炸机的轰炸范围之内。因此,日*决定把设置在拉包尔的指挥部转移到荷兰迪亚,但是 实施了一次六百英里的跳跃,抢先占领该城和它的三个机场(4月22日)。5月27日,他又作了一次三百五十英里的跳跃,夺取了比阿克岛。7月30日,新几内亚的桑萨波落入盟*手中,提供了一个距菲律宾六百英里的空*基地。9月15日, 抵达莫罗太岛,将上述距离缩短一半。
中太平洋之战(-年)
西南太平洋战区与中太平洋战区的作战都程度不等地依赖新崛起的舰载航空兵。美国的工业可以不断地扩大海*的阵容,尽管因作战受到损失,但战舰却由三百八十三艘增加到六百一十三艘,各级舰船由一千零七十六艘增至四千一百六十七艘,飞机由一千七百四十四架增至一万八千二百六十九架。登陆艇的产量也在上升,到大战结束时,制造了大约八万艘。这些新生产的武器装备有些配置在欧洲战区(尤其是登陆舰船),但是大部分则用于太平洋作战,年10月入侵菲律宾时,在太平洋有将近一百艘航空母舰。
1.塔拉瓦岛之战
在珍珠港的切斯特·尼米兹海*上将是美国太平洋海*部队的总司令官。他负责指挥中太平洋的攻势。这场攻势是实施一系列粉碎性打击,第一个目标是吉尔伯特群岛。这是许多串珊瑚岛中的一串。这些珊瑚岛,有的被日本人在其扩张时占领,有的则受国联委托管理。吉尔伯特群岛距夏威夷二千五百英里,美*进攻的最初目标是群岛上的马金岛和塔拉瓦珊瑚岛。
年11月20日,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后,美*便占领了马金岛,可是塔拉瓦岛的防御却坚固得多。虽然进行了十分猛烈的炮火准备(但时间太短),可是驻守在岛上的三千名日*海*陆战队员却打得十分顽强。由于小岛没有翼侧,因此美国海*陆战队在一次残酷的正面突击中,伤亡人数与岛上驻*的兵力相等。
美*指挥官凯利·特纳海*将官立刻意识到犯了几个严重错误,即海*炮击时间太短,且不够猛烈;空中突击时机不当,攻击次数太少,使用的大部分武器是没有效用的;水陆两用车太少而且不可靠;通信装备质量低劣。于是只好重新组织两栖作战,并从技术上加以改进。尽管因伤亡惨重招致新闻界暴风雨般的谴责,可是海*修建营很快便把该岛改建为一个大型前进基地。
2.马绍尔群岛之战
当时,使日*感到意外的是,尼米兹未向埃利斯群岛发起突击,而是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了日*的负担,使它搞不清美国的下一拳将打向哪里而不得不到处配置少量的部队。尼米兹选择的目标是位于吉尔伯特群岛以北五百英里的马绍尔群岛中的马朱罗岛与夸贾林岛。为时两天的炮火准备于年1月1日结束,此后不久马朱罗岛即告陷落。而较大的夸贾林岛直至2月8日才被攻克。2月下旬,纳木岛、罗伊岛和埃尼威托克岛也被相继攻占。
在这些作战中,再次运用了这样的战术,即夺取岛上飞机场,压制其他环状珊瑚礁和周围地区。尽管日*发动一次又一次拚死的冲锋,逐个散兵坑进行顽抗,但是美*吸取了塔拉瓦之战的教训,仅伤亡三百五十六人,却击毙敌人八千一百二十二人。这样,就只剩下特鲁克群岛有待攻克了。这是联结日*内外围防御工事的最后一个大型堡垒。
尼米兹决定不发动突击,而是由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将官率领一支特混舰队于年2月16日驶入加罗林群岛,彻底摧毁特鲁克群岛。航空母舰载飞机实施破坏性的进攻之后,美*绕过五万守敌,使之不起作用。到此时为止, 已在西南太平洋孤立日*十三万五千人。到年远东胜利之日由澳大利亚部队将其肃清。
3.马里亚纳群岛之战
接着,尼米兹转向马里亚纳群岛。3月,美*炮击帕劳群岛,尔后在塞班岛登陆(6月15日)。这是首次突破日本的内线防御圈,并准备向小笠原群岛推进,从此地可向日本本岛实施空袭。敌人自然对这一威胁作出反应,派遣一支大型海上力量去破坏入侵者的计划。斯普鲁恩斯及其庞大的舰队与弗莱彻在中途岛时的处境迥然不同,它严阵以待。
这次被正式称为“菲律宾海战”的作战很快便被飞行员称为大规模的“打马里亚纳火鸡”,从马克·米切尔上将指挥的第五十八特混舰队中的十五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飞行员在这次作战中击毁敌机三百一十五架,还击沉了三艘日本航空母舰,其中两艘是被美*潜艇击沉的。日本舰队之所以受了致命的创伤,是因为它的大部分技术精湛的飞行员都已毙命、训练内容过于贫乏、飞机质量落后。
到年成为美国航空母舰载飞行联队主力的“地狱猫”式飞机比敌人的飞机先进。塞班岛之战的胜利并非轻而易举地取得的。约有三万名敌人善于掘壕据守,他们使攻方伤亡一万六千五百人。然而,尽管在太平洋的环状珊瑚岛上作战时损失很重,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向掘壕据守的敌人发动同样的进攻相比,损失却微乎其微。塞班岛的失陷(7月9日)造成东条英机内阁首相的辞职。
年7月20日进攻关岛。美*的死亡率仅占敌*一万零六百九十三名死亡数的十分之一。同时,美*于7月23日攻克提尼安岛,仅损失一百九十五人。年初,罗斯福考虑了太平洋战争的时间表问题。金上将和尼米兹上将想绕过菲律宾。但是 却说服罗斯福尊重他解放菲律宾的保证(年7月26日)。现在, 已做好解放菲律宾的准备。
这次作战的时间表提前了,因为盟*的两次进攻成功地孤立了特鲁克岛,进抵莫罗太岛,并建立了可以在距离固定基地数千英里远的海上独立作战的海*部队与两栖部队。同时,第二十航空队的B-29轰炸机于年11月24日从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机场起飞,向日本本土各岛实施一场战略轰炸,这是杜利特尔在年对日本实施的象征性袭击的继续。
解放菲律宾与莱特湾之战
1.战前准备
解放菲律宾是一场大胆的战术进攻。其基础是舰载航空兵可以在初期阶段提供空中掩护,直至己方部队占领或修建机场并交付使用时为止。 认为,进攻菲律宾中部的莱特湾不仅能切断吕未岛与棉兰老岛两个岛上日本守*的联系,还可以使用他的一再证实是正确的战术,即在进*时把敌方大批守*撇在后面,使之孤立无用。哈尔西已证明,他的航母特混舰队可以安全无虞地在远至福摩萨的地区活动。
这意味着,如果解放了菲律宾,就更有把握瓦解整个日本帝国。因为盟*可以切断通过中国南海的海上通道。这是一条由日本本土通往荷属东印度群岛资源地区的极端重要的干线,它已遭到美国潜艇的严重削弱。解放菲律宾之战以美*夺取保证 翼侧安全的波利略岛而开始(9月15日)。随后,美*舰载飞机反复轰炸菲律宾与福摩萨的日*飞机场。10月20日,在一次典型的 式的作战中,美*不是在棉兰老岛,而是出敌不意地在莱特岛登陆。由瓦尔特·克鲁格将*指挥的第六集团*在岸上迅速地推进。可是它还未来得及扩大初期突击的战果,却被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将它置于难以逆料的境地。
2.莱特湾之战(年10月24日-25日)
莱特湾之战是因日*反击美*的入侵而引起的。与在菲律宾海战中一样,“捷”号作战计划旨在打一场摊牌战。日本舰队平时惯于不按集中兵力的原则行事,现在只好奉命从四个地区抽调兵力。南队的编成内有:由西村指挥、从新加坡驶来的战列舰、巡洋舰和由岛指挥、从澎湖列岛驶来的巡洋舰;中锋队的编成内有:由栗田指挥、从新加坡开来的一支大型战列舰和巡洋舰部队;北队是从日本本土各岛驶来的舰只(包括仅存的几艘航空母舰)。
日美双方实行分散指挥,各路部队单独作战,因为除了敌人兵分三路外,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受珍珠港的尼米兹控制,托马斯·金凯德的第七舰队则隶属于 ,而这两支舰队据认为都是为了保卫莱特湾的滩头阵地。据报告,栗田指挥的中锋队是抵达莱特湾的第一支日本部队,当它接近时,美*潜艇巡逻部队即发出警报信号。为了对付它,哈尔西除将一支特混部队派往乌利西岛进行再补给,亲自率领其他三支特混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
10月24日,哈尔西向栗田发动一次猛烈的进攻。前一天,栗田被美潜艇击沉了三艘巡洋舰(包括旗舰),已受到教训了。哈尔西相信其飞行员关于已消灭栗田的报告,认为应该转而对付拥有航空母舰的北路兵力。当日晚些时候,这些航空母舰配置在吕宋岛以北的恩加诺角附近的水域。同时,哈尔西发出预令,编组第三十四战列舰特混舰队留在后面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但他始终没有派出这支舰队去执行封锁任务。然而,金凯德却以为哈尔西已经这样做了,于是全对付南路敌*。
南路敌*的第一部分在西村的率领下,于10月25日拂晓驶入苏里高海峡,掉进一个设置完美的陷阱中,使奥尔登多夫将官率领的火力支援战列舰得以形成迎头痛击该部敌*“T”字阵势。这场灾难之后,岛上指挥的分舰队掉转航向,逃之夭夭。其时,栗田在夜间再次扭转航向,继续向东行驶,拂晓后不久从圣贝纳迪诺海峡出现。他袭击了斯普拉格,而后者势单力薄的护航航空母舰和驱逐舰根本无法与栗田的战列舰匹敌。这次进攻的消息使金凯德大为吃惊。他以为哈尔西在监视栗田呢。然后,一场“布尔溪之战”开始了。
在哈尔西快要看到北队(它确实拥有不会在航母上降落的飞行员)时,却被尼米兹驰名的电报(电文为“全世界都想知道第三十四特混舰队在哪里?”)召回。哈尔西在接到电报后,怒气冲冲地转向南方。当他再次返回作战地域时,栗田已出人意料地离去很长时间了。双方都失去了战机,哈尔西未能消灭日本航空母舰;栗田未能在敌人最虚弱的时候打垮其两栖部队。此后,因缺乏受过训练的飞行员,致使日本海*多半仅限于用“神风”式自杀飞机攻击美国舰只。
3.菲律宾之战
此时,克鲁格已从登陆场上实施突破,到月底占领了大半个莱特岛。在菲律宾游击队的配合下,克鲁格又攻克了日*输送援兵的必经之地西海岸的奥莫克(年12月16日)。同时, 夺取了民都洛岛,并建立了准备进攻吕宋岛的简易机场。这使敌人以为美*将从南部入侵吕宋。相反,同日本人在年的作法一样, 在给敌人时间向南部调集部队后,于年1月9日在北部的林加延湾登陆。在实施一系列的后续登陆之后, 的部队迅速地解放了倍遭破坏的马尼拉,并继续向科雷吉多尔推进。
2月22日,远东空*的第五和第十三航空队实施空降突击占领该地。3月10日进入棉兰老岛。到7月5日, 得以宣布其第六和第八两个集团*的十七个师解放了菲律宾。这两个集团*之所以能打败敌人的二十三个师(共计约四十万人),是由于它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指挥高明,战略正确。战争的最后行动的舞台已经搭成,然而在这期间,还有另外的两场对日之战正在进行。
结语
经过了一年不引人注目的准备,美国部队突然从阿拉斯加的云雾中钻出来,在阿图岛登陆(年5月11日)。这次行动绕过了日*的主要基地吉斯卡岛。该岛立刻受到美*经常使用的空中火力的压制。
日*不能再抽出部队对付这些进攻,于是撤走所有部队(7月28日),在战术上取得了突然袭击的效果,直至8月15日加拿大和美国部队发动进攻时才被发现。从那时起,第十一航空队的轰炸机便开始袭击千岛群岛,对东京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