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苏联古巴援助安哥拉,也不管被南非入 [复制链接]

1#
盖博士盖百霖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8637.html
盖博士盖百霖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8637.html

莫桑比克的情况比较复杂,苏联主要用兵的点集中在南大西洋沿岸,也就是安哥拉、纳米比亚等地。其实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想是冷战史家常常忽视的,那就是在传统意义上苏联战略收缩的80年代,苏联在非洲方向的扩张却是异常活跃的,而且联合古巴一起支援罗安达的安人运,同时在阿富汗、南太平洋也积极扩张势力,和多个岛国钦定渔业合作乃至维修舰只的合作协定,当然我们之前分析过苏联在南太平洋的扩张其实是折本的,但是这些行动集中在同一幅画面里,情形就十分不一样了。这就需要对苏联后期的对外*策进行一个全局式整合评估。

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反映了其体制中最深刻的矛盾,也就是文武之争。勃列日涅夫发动这场战争就没打算让苏*获胜,不然苏联就应该联合印度,把巴基斯坦给灭掉,这样才能彻底切断阿富汗抵抗组织的后方,从根本上断绝他们的基础。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反而是耗着,让苏*在这里流血,这摆明了就是要消耗*方,这和勃列之前集权方法也有关。因为赫鲁晓夫通过讨好经济官僚的方法破坏了斯大林体制,使得后继者不得不倚重*方以削弱经济官僚的势力,重构相对集权,但是*队的过分膨胀也让勃列心生忧惧,但又不好用别的方法来削弱他们,只好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来遏制*方的进一步上升,也就是威胁到勃列的可能。只好用战争消耗的法子来实现。

南太平洋的撒钱则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混乱失灵“改革”中*方进一步不听从中央意志的反映,这并不能表现出苏联的强盛,反而凸显了苏联当时中央首脑对于各机构的控制力与威信之低下,唯有南部非洲的扩张是继承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控制大宗战略原料来逼迫西欧与自己恢复交换圈的战略,而这如果在往上追溯,其实可以延续到赫鲁晓夫破坏斯大林的远东交换圈和斯大林在二战前为了保住与欧美交换圈而打西班牙内战的时期,这是一脉相承的线索。如果进一步上升到意识形态,就是古米廖夫的欧亚主义学说的变种。

介入中东和印巴战争的一系列动作,和80年代扶持安哥拉与莫桑比克都是一以贯之的。这是计划经济所需的工业资金筹措的交换圈战略,而阿富汗战争体现的是调和内部文武矛盾与勃列加强自身集权的内*需要;南太平洋的混乱失灵则是经济和*治两个方面*策失败的体现。也就是说,苏联在之前做的那些战略都没能产生持久的作用,集权被戈尔巴乔夫搞得比赫鲁晓夫时期还烂,而经济上自以为聪明,实则陷入了美国的大陷阱、大圈套里,戈尔巴乔夫自己又愚蠢的只顾自己的私利而进一步削弱和疏远*方,使得改革过程中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再来具体的看一下东非与西非的区别。东非其实苏联的立足点已经不少了,虽然丢失了埃及,但是又扶持了埃塞的门格斯图,还拥有南也门这样一个小盟友,在通往南海和马六甲海峡的路上又有印度和越南在卡着咽喉,世界上几个主要战略水道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马六甲、巴拿马运河等里面苏美基本上实现了五五分,这种比例使得苏联在泛印度洋里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优势,美国的三大岛链里面尤其是第一岛链的南半段已经漏风了,印尼又是一个左右摇摆不定的主,所以二三岛链的中部也掉链子了,到了80年代甚至出现了苏联想南太平洋基里巴斯等地渗透的动向,这就是要继续包抄西方后路的节奏。相比莫桑比克这样的南印度洋国家,北印度洋才是关键。

但是反观大西洋,苏联的立足点却很少,起不到封锁战略物资运输咽喉的作用,特别是北大西洋基本上被北约的海空力量填满,红海*主要靠核潜艇实施突击,虽然几经扩容,苏*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仍然必须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作战,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那几条直升机母舰就是为了反潜掩护核潜艇前出亚得里亚海对西欧实施核突击用的,根本不是真的航母,他们与小鹰级相比就是闹着玩的。所以苏*在大西洋上并不占有优势,怎么办,必须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落脚点,甚至扩大落脚点的数量,从而有效威慑英国与其他西欧国家的物资运输航线。古巴肯定算一个,但是这个地方离美国太近,对西欧产生不了多大威慑作用。

北大西洋没处下嘴那就跑到另一半球去多占港埠,你会发现苏联在南大西洋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刚果布这个曾经的法属赤道非洲咽喉,变成了苏联的小盟友,隔着一条相望的布拉柴维尔让住在对面利奥波德维尔的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吓得不断跟中情局抱怨,扎伊尔这个名字也该的特别耐人寻味,因为如果不改名字的话,两个刚果就容易给人以东德西德那种错觉,蒙博托可不想被人以为自己是反对刚果布的非法*权。扎伊尔强烈要求美国借助扎伊尔通道向安哥拉的亲美武装输入武器,最后还是被苏联得手,这倒不是美国没有能力援助安盟,而是故意的“放任自由”。安哥拉、刚果布的海岸线这就把几内亚湾东岸的大部分海岸线给占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也有苏联的存在。

几内亚湾到古巴之间的这个地带也可以切断南北大西洋之间的联系,所以也是一种威慑(其实我觉得这个*事家知道不是特别大,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封锁扎伊尔与欧美的联系,看一看地图就知道了,扎伊尔虽然面积很大,但是它的出海口很小,而刚果和安哥拉和飞地卡宾达正好就锁住了刚果河口)。扎伊尔是美国在南大西洋的主要利益枢纽,一旦被封锁,美国自身倒是没有多大事,但是西欧就不会太舒服了,地中海到波斯湾的石油就给卡住了;铜矿什么的进口从扎伊尔也不通畅,地中海南岸的北非诸国,虽然埃及从年后就逐渐停止亲苏,但是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都是新盟友,苏联一样可以在这里保持*事存在,威胁直布罗陀和地中海中部,策应红海南大门。这些都使得西欧被卡得更死。安哥拉就是要断掉西欧的最后一点念想,使之彻底拜倒在苏联脚下,老老实实的和苏联搞交换圈。

至于莫桑比克并不太重要了,因为印度洋上的航运,最有价值的部分都在北印度洋,即便西欧的货船能够直航过好望角,一样要去马六甲或者曼德、霍尔木兹,这些基本都在苏联远东的海*力量机动范围内,所以想要切断一样能够切断,莫桑比克稍微乱点不成问题,因此即便出现了内战和南非入侵,苏联也没有在莫桑比克投入太多资源。况且当时苏联因为常年花销巨大,财*上捉襟见肘,这种次要且不致命的问题就不需要再浪费钱了。南非之所以多线出击,其实也有分散苏联古巴资源的用意,但是南非出大力气冲进马普托,扶持莫桑比克反对派武装,都没有让苏联分神,这就让南非对莫桑比克的入侵失去了牵制西线古巴、苏联和安人运*队的作用了,苏联没有被调虎离山或者分散力量,使得南非能够在安哥拉取得相对优势发动有效反攻,这也能印证前面我们所讨论的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