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家住北京市大兴区*村某小区的王女士发现小区内损毁搁置的ofo共享单车越来越多。她隐约记得自己单元楼下的一辆ofo至少停了两个月以上了,不仅影响小区美观还有点挡道。她曾经向物业反映过,但是并没有人清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不仅在一些小区长期存放着无人清理的一些损毁的共享单车。在一些街道拐角处、地铁附近或者公交车站周边的空地上也时不时可以看到横七竖八、堆放在一起的数量惊人的ofo或摩拜或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以致于被大家戏称为共享单车“坟场”。
实际上,这些单车并非都是损毁的。在大兴旧宫一个停车场内,堆放着大量的、至少三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记者从中挑选了几辆摩拜和ofo单车,尝试了一下,均能开锁并正常行驶。
共享单车面世之初,因其便捷的取车还车方式,切实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也因环保、低碳的绿色出行方式广受市民好评。然而,随着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废弃共享单车却成了城市交通“新痛点”,有沦为城市新型垃圾之嫌。
好端端的共享单车为何成了无人认领的“僵尸车”?
遗弃+损毁共享单车堆成“垃圾山”
今年初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宣布破产,无奈退出市场,然而这些破产企业却因种种原因,将其资产――数量众多的共享单车当做垃圾丢在城市的各处。此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维护市容整洁,城市的城管等单位也倾向于将那些占道或者乱停放的单车,一股脑的没收后集中存放,随着执法的深入,堆存的单车也越来越多。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损毁无法再维修的车辆,也被直接丢弃。如此一来,无序堆放的单车越来越多,形成了各种规模的“垃圾山”。
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为何将这些车辆弃之不顾?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企业若是回收废弃单车,加上搬运维修费、日常人力成本费等,甚至比一辆新车的成本更高。
一家尚在营运的大型共享单车公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该公司就与一家回收企业签订了协议。但据记者了解,双方并未开展实质合作,成本或许是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年以来,废钢铁铁皮、车架子等材料回收价格为0.9元~1.1元/公斤,因此,在普通人看来全车最有回收价值的车架――钢铁或铝合金制品,却被回收行业内人士吐槽价格比纸还低而不愿回收。
一位废品回收企业老板表示,整车拆卸需要把塑料零部件分离出来,工序麻烦,回收价格也不理想,“利润薄,不划算”。
交通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没有涉及报废单车回收这一点,没有明确对不履行回收责任的企业该如何处理。
随处可见的“僵尸车”不仅让很多城市公共空间被白白浪费,因其生产材质和制造工艺,对环境也是一种污染。
形成一种新的固废污染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截至4月底,北京市尚在运营的共享自行车企业有10家,运营共享单车总数在万辆左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摩拜*策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共享单车全行业累计投放单车万辆、覆盖个城市。而且,根据北京和上海出台的共享单车3年强制报废标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一辆自行车由25个部件和个零部件组成:坐垫、轮胎、框架、车轮、链条、电子锁……材质包括金属、橡胶、塑料、铝等,若是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尤其是轮胎。废轮胎被称为“黑色污染”,其收回使用是国际性的难题,对环境保护造成很大的隐患。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我国实行了“禁废令”,将国外的固体废物阻挡在外,而大量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却将成为一种新的固体废物,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共享单车作为一件绿色环保的大好事,为何成为了令人头痛的“城市病”?“沦为垃圾”真的会成为共享单车的归宿吗?
盘活也能变成宝
“共享单车整车95%以上的材料可以重新再利用,未来可以用于家居、建材、交通工具等制造领域。若能实现有效回收,则可以促进资源循坏利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辆共享单车大约20千克,假设铝合金占80%,0万辆共享单车产生可回收利用的铝合金约32万吨,相当于年3月全国铝合金产量的一半。在一定层度上可以补充铝产业未来的市场需求缺口。”
显然,废弃的共享单车仍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潜在价值,盘活了也能变成宝。
只是,目前,共享单车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由于相关管理规定滞后或者缺失,从而导致一部分共享单车沦为了城市“新型垃圾”。
追根究底,城市管理部门、共享单车企业以及消费者三方都要负责。采访中,相关专家建议,实际上,情况较好的报废共享单车,经过简单维修后也可以进入二手车市场;也可以将报废共享单车拆解后的零部件直接售卖,比如坐垫、车锁等,而且这样附加值也会高一些。甚至,共享单车运营部门可以联合生产企业,将拆解下来的零件进行重组再生产,此举不仅节省生产成本,也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废弃抑或过剩的共享单车会不会越来越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正在探索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与维护问题。比如,南京市为共享单车上“牌照”规范共享单车市场。8月初,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继续实行增量限制和减量调控*策。目前,全国已有约12个城市出台禁令,禁止企业再向城市投放新车。
对消费者来说,在使用中也应尽可能爱护财物,延后车辆报废时间,为共享单车的维护、回收和再利用增添更多环保可能。
总之,解决共享单车“坟场”问题,必须在*府、行业、企业之间建立“共享共治”责任体系,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方能解决共享单车对生态环境带来的隐患。(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记者手记:“环保新时尚”如何逃脱“城市垃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