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www.csxsl.com/m/年:戴威联合4名研究生同学创立了ofo,主要集中于学校区域年:ofo城市共享计划推出,获得Pre-A轮融资年:1月,完成A轮融资;5月,ofo总订单量突破两百万;8月A+轮融资;10月,1.3亿美金C轮融资;11月成为中国第九家日订单量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年:1月,覆盖到全国33个城市;3月,ofo以51.2%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城市覆盖数三倍于第二名;4月,ofo相继获得蚂蚁金服和滴滴的平台接入;6月,成为全球共享单车行业唯一独角兽;10月,日订单突破万。截止到年,ofo拓展到了20个国家和座城市。年:3月,获得8.66亿美金E2-1轮融资;7月,宣布逐步退出国际市场,持续补贴国内市场;12月,戴威发布全员信称: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有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选择,公司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年:7月,ofo日订单仅剩.5万,万人申请退押金,负债超过30亿人民币。而此时,哈罗单车日订单已达到万。作为共享单车的头号玩家,从五轮融资14亿美元的“资本宠儿”到资本市场口诛笔伐的对象,ofo的历史就犹如流星一样,曾经璀璨得耀眼,但是坠落得迅速。作为第一批站在共享经济风头的企业,两年时间不到成为了独角兽企业,三年时间内成为了估值60亿美元的共享单车巨头。背靠阿里,腾讯,滴滴三座大山,作为共享单车曾经的绝对领先者,ofo究竟做错了什么导致今天的全线溃败。
卖身自救VS创新商业模式在ofo之前,资本市场因为看好共享经济理念,从而频频投资。在当时共享经济的风头下,只要是新兴共享产品,都能随风而飞。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这是当时所有共享企业的运营方法。3年前,资本发明了共享单车这个漂亮名字,希望PK早就存在的有桩公租自行车,但这个模式的本质就是自行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这个漂亮名字只不过是为了讲故事拿投资,而资本市场则希望通过投资瓜分这块大蛋糕。但没想到的是,共享单车一开始就陷入了野蛮竞争:粗放经营、盲目扩张、补贴不断。烧钱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了资本预期,而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却被一一验证行不通。在此情况下,此时仍处于热潮中的共享单车有两条路可以走:卖身自救VS创新商业模式。与ofo平分共享单车市场的摩拜委身美团,创始人胡玮炜个人获利15亿元以上,体面地退出共享单车的历史舞台。名不见经传的哈罗隐隐展现出老大风范,从农村包围城市,坚持精细化运营,利用阿里流量和信用体系数据,制定出了最适合的经营战略。而占据半壁江山的ofo却在两条路间摇摆不定,最终输给了资本更输给了自己。从北大校园1.0到进*城市服务领域“大城市共享3.0”,ofo创始人戴威创造了“共享单车”模式,从一开始就赢得了半个创投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