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兴起,随之网约车兴起,对于解决出行问题提供了不少的便捷,同时将闲置的私家车也拉拢在了一起组成了中国怕庞大的打车市场。随即“共享单车”为了解决用户出行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青年小白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堵车道路出行不畅的困扰,备受年轻人青睐。
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历程
年,法国人西夫拉克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车,这也就是自行车的雏形,随后的几百年里一直不断改良,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自行车发明使用了几百年,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从步行、奔跑、再到马匹,以及自行车代步出行,慢慢的有了汽车、飞机、火车等,应该说他们都不断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在中国的共享单车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年,年国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出行方面兴起了共享的公共自行车随后被引入国内,然而起初的单车仅仅是*府在基础设施方面便民的一项举措,单车多为有桩单车,10年前移动互联网还不发达或者说才刚刚起步,因此移动出行仅仅还停留在PC时代,地图还不能如现在那样智能和方便。
第二阶段:年-年,以永安行为代表的企业承包市场单车模式出现,但是此时还是受限与移动互联网以及共享经济还没被大家所认可,尽管永安行在中国公共自行车领域有6年的运营经历,在全国多个城市有自己的运营管理团队,但是他们才到年11月24日,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永安宣布在成都推出无桩共享单车“永安行”。所以,第二阶段的共享单车仍然停留在车桩式,受限于地方基础设施和*策市场等多方面约束。
第三阶段:年至今,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年5月,超过辆共享单车出现在北大校园。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上线,在APP上实名注册,并缴纳元保障金,即可租用。
共享单车是文明的”照妖镜”?
如今共享单车为大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擅自换锁把车辆变成“私家车”、随意毁坏共享单车等不文明的情况屡屡出现,有网友感叹共享单车成为国民素质的一面“照妖镜”。甚至我们网上随便一搜都是一大堆单车被毁的图片,似乎一下子共享单车的出现拉低了祖国人民的素质水平似的;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更是钻了共享单车的空子,由于分享自行车平时都就是停有路边没专人看管,所有想要对其进行一些转换就是比较简单的,不法之人让付款款款骑自行车的二维号置换为转的二维号,应用大家庭的惯性心态来骗取钱财。
在这里我们与其说这是文明的“照妖镜”,倒不如说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不应该成为市场牟利的手段,共享单车是城市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一项便民措施,应该由*府直接或者合作去主导而不是由企业去主导一切造成恶性或者成为市场牟利的手段。
首先,大城市可容纳的人口是异常庞大,人民的观念和教育程度有所不同,不应该让单车成为文明素质的等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大城市,大城市在交通出行尽管不断的投入建设,但是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所以,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相比桩式的单车你必须骑完放到制定的地点,无桩式单车给人们一种心理预期就是想停那里就停到哪里,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单车哪里都有,甚至在部分人群密集的地方造成了交通的拥堵。
其次,法不责众,法律仅仅是给部分违法甚至不法分子的警示,但它不是手段更不是方式,规则的健立、健全才是单车市场的途径。尽管我们不断看到网上报道某某将单车改造被处罚,甚至某些人直接将单车损坏被拘留等新闻案例,但是你如今走在大街依然看到有人将车子当自己的车子锁起来,有人依然损坏,甚至你出了地铁口想骑个单车开了10辆单车,非常扫兴的发现没有一辆车子是好的,于是乎你痛恨那些破坏车的人士,甚至你都看不惯那些占为己有的人,如果看到某个新闻说某某因为单车私用被处罚等新闻,可谓是大快人心,可是我们想想看,尽管这样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去做一些大家觉得不文明的行为呢?单车的目的是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一种快捷方式,我们看到在有桩式的单车利用率非常低,同时可利用的地方和场景也非常少,因此也没有火起来,为何到了16年才突然火起来呢?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如果说它不能让人们骑行到家或者公司,甚至无法满足人们骑行出行的话,肯定也不会火起来,因为人们需要的是最后一公里而不是骑完还需要停在规定的地方;既然是共享单车那么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设施或者说是企业盈利的工具,那么物品的归属感应该是企业而不是个人,那么解决了人们的一个最大的痛点就是不需要担心车子被偷或者停放车子的问题,如果你在上班的路途中太过于着急也不用担心车子停的地方不对被保安或者城管模式的局面,所以说,共享单车满足了人们懒甚至投机的心里。
最后,企业不仅仅是盈利为目的,对于共享单车这样的便民交通设施更多的应该*府的参与。单车市场火起来后,不断的由更多的企业去分一杯共享单车的羹,然而,单车如果仅仅是当作市场牟利的手段,那么就会造成更多的投机以及不法分子去谋取个人利益,同时单车乱停乱放,堵塞交通同时去运营这些单车规范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维护,这样造成了企业庞大的负担,同时对城市干净整洁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大量的单车乱丢乱放没人看管,如同城市的牛皮癣一样难看。
那么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泡沫”?
作为一家企业,如果在未上市前,要生存下来,融资是发展的必要措施,不断的融资扩大市场,等到市场稳定,然后通过各种变现手段去回盈亏损。不妨我们通过比达咨询提供的数据来看看几家较大的共享单车平台的融资历程;根据比达咨询提供的数据,共享单车年的用户规模接近万,预计在今年用户数量将会出现大幅度增长。而随着支付环节的健全,共享单车的支付场景将更加健全。
OFO单车从最初的A轮融资就已经经历了三次融资,金额从几百万到千万元,在B轮融资更是达到了千万美元的融资额度,而到C轮融资规模已经达到上亿美元的规模,从这点可以看出单车的烧钱模式还是非常大的。
相比市场第二位的膜拜单车,融资频繁的同时规模更是数以亿计,从A轮融资的千万美元到B轮融资千万美元,到C轮融资1亿美金,而到了D轮融资更是达到了2.15亿美金的规模,不过我们也看出,膜拜单车相比OFO更加智能化,造价方面也要更高,因此如果想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更高,那么制作成本、服务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更高。
其他单车相对于前面的OFO以及膜拜单车,虽然规模上不是很大,但是也不同程度的以融资的方式不断的扩大规模分一杯羹。
显然我们看到,尽管共享单车仅仅是交通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一种方式,模式也很单一但是依然受到大多数投资者以及创业者的青睐,这说明它俨然有一套自己的变现模式亟待开采甚至发掘。所以也有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说:“很多人吐槽ofo车锁有漏洞,比如直接可以开锁,记住某辆车的密码长期占用等等,但即使这些车辆占到所有投放车辆的三分之二,ofo仍旧是可以实现盈利的。而ofo之所以纵容这种现象,是因为它不失为一种宣传措施。“
总之,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甚至还存在这很多风险以及法律环节的问题,比如如果骑行人因为车子问题受伤或者被撞等问题,那么法律的界定是怎么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规范和约束的,同时共享单车存在着押金,那么将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作为金融领域的投资,你的押金早就成了人家的投资资本,这部分是否需要银行去规范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共享单车也是大浪淘沙不断磨合的过程,希望在后续的道路上有更多*府的参与才能将这最后一公里正真的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