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交官吴钟华独守孤岛3年,一个人升旗唱国 [复制链接]

1#

《汉书苏武传》中有这样一段,“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古往今来,我国外交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外交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晏子使楚”的善于辞令,“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机智勇敢等等,但是说到外交生涯最为艰辛的外交官,那自然是持节不屈的“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的持节不屈,展现出了苏武作为一名外交官的坚韧与魄力,这不仅是苏武个人人格魅力的展现,更体现出了大国风度。

我们的民族气节,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如同奔腾了几千年的*河一般,生生不息,从未间断。

我们国家从来都不缺英雄,英雄这个名字,他只是一个符号,由千千万万个我们记不得甚至不认识的小人物组成。

在近现代外交官之中,最令人敬仰的莫过于周总理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更是我们每个人都熟知的,在众多外交官的身影里,还有许多和周总理同样优秀的外交官,而吴钟华便是其中之一。

生于斯,长于斯,抱负于斯

吴钟华,年出生于河北,作为一名有担当有抱负的爱国主义者,他切实的践行了那句:“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

世界的形势是复杂的,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外交事业的开展也是较为艰辛的,不同性质国家之间的交锋,国际上日益严峻的环境使我国外交事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还有巨大的挑战。

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为外交事业贡献自己能力的人,吴仲华便投身于这样的事业,大学时毅然选择了外交专业,并不断参加各种与外交相关的活动,为以后的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他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外交部,现实的外交工作自然比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要复杂困难的多,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认真的去学习,更努力的去钻研,直到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外交官。

有一部名为《外交风云》的电视剧,将外交官们的工作内容实实在在地展现了出来,看起来谈笑间便可以“舌战群雄”的外交官们并不如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轻松。

他们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来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有可能是外国记者的刻意刁难,也有可能是突如其来的生命危险。外交官们就是在这样的磨砺下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推动着我国外交事业一步步的发展。

吴钟华在外交部工作近40年,不仅多次参与为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安排礼宾工作,而且还曾在亚洲、美洲和澳洲等各处驻外使馆任职。

个人闪闪发光的履历,并不是吴钟华对外交事业奉献的追求。国家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才是他生于斯长于斯抱负于斯的最终目的,也是对他最好的赞扬。

荒岛求生的“独行侠”

吴钟华曾八次往返于斐济与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之间,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是与我国有着很好的外交关系。

当时祖国的外交事业刚刚起步不久,并没有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于是他便一个人往返于这些国家之间,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一次次独自踏上征程。

年,吴钟华被派往基里巴斯建立大使馆,其中他所作的《我一个人在太平洋岛国开使馆》一书中记录了这次历时3年的外交经历。

基里巴斯是一个岛国,交通出行只能依靠船只,而当地人的食物更是以鱼虾为主,往往没有任何烹调方式就直接生吃。吴钟华作为土生土生的中国人,习惯了国内的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短时间内还能忍受,时间一长就有些受不了。

不过澳大利亚的商船两个月会来一次,给大家运一些蔬菜,但是他的冰箱很小,每次都装不了多少食物,这些澳大利亚来的“珍宝”就只能偶尔让他打打牙祭了。

他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栽树把树上的嫩叶子摘下来丢到鱼汤里,把青苔挖出来晾干当成蔬菜面炒制,看起来倒是颇有几分苦中作乐的意味。

像是荒岛求生一样的生存方式,并不是这段外交经历中最艰辛的。

年的2月28日,吴钟华一个人举行了开馆招待会,全程各种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想着开馆也不能太寒酸,让外宾生吃鱼虾,还趁着空闲时间去斐济买了麦麸。

为了这次招待会,吴钟华连续几天都是从早上六点忙到深夜十二点,双腿甚至僵直到坐不下去,谁知几天后又被警察通知,使馆附近有一枚未爆炸的炸弹。

就如同《战狼3》中所呈现的,外交官不仅需要能力口才与风度,还面临着各种的突发状况,甚至还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吴钟华独自一个人在基里巴斯呆了3年,身在异乡为异客,他虽然是孤独的,但是孤独背后,有祖国,有人民,有*的期望和支撑,这些都令他甘之如饴。

少年之志,为国为民

我们国家有无数如同吴钟华一样的人,他们大多都有着同周总理少年时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他们也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用一片赤诚坚守着自己的志向。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献给了自己所深深热爱着的国家和事业,我们会记得他们的功绩,会记得这些始终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英雄。

我们的祖国因为有这些人而不断繁荣昌盛,因为有这样的精神而生生不息。这生生不息,是“苏武牧羊”的持节不屈,是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旱情”,是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是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钟南山深夜奔赴武汉的坚决,是吴钟华三年一个人独自升国旗,撑起大使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