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么?佛不是迷信的神明,佛是世间大彻大悟、福慧圆满具足的人,是圣者。佛家言: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不过又因为个人因缘业力有别,故而得渡的机缘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成佛的时机是不一样的。善根深厚、福报大的人,今生都能遇到善知识,听闻正法、离苦得乐;善根不足、障深慧浅的人暂时与佛无缘,苦海轮回、执迷不悟。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渡无缘之人”,佛渡有缘人,什么是“渡”,用智慧解脱你的烦恼、你的苦恼心。为什么要与佛结缘?其实佛就是人心中的善,学佛就是要人明白因果、知道无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正与佛有缘,并不是那种不会烧香磕头、没有思想和智慧的凡夫,而是内心行善如流、善用其心。不是表面上与佛的距离,而是人的内心。
有句话叫“圣人求心不求佛,凡夫求佛不求心”,真正学佛修行是向内修,要去改变自己,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求佛菩萨庇佑。要知道,真正能保佑自己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自己,佛教与迷信根本是两回事。懂得再多、信得再虔诚,若不修善心善行,都是徒劳无益。佛只是精神和方向的指引,真正的修行要靠自己。有以下这4种特征的人,与佛有缘,看看有你吗?
一、乐善好施
佛家讲: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布施就是“舍”,很多人提到“布施”都望而却步,认为自己贫困,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哪里还有钱舍给别人?这种思想就大错特错了。越是贫困无福,越要布施修福。有句话叫:贫穷从悭贪中来,富贵从布施中来。越是自私越是福薄,越是舍得越能得。
再者,布施不只是捐钱捐物,也包括法布施、无畏布施。弘法利生于他人,帮助他人摆脱焦虑、恐惧、痛苦的情绪,使人安心喜乐、离苦得乐,这都是布施。哪怕每天给他人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都是功德。“乐善好施”即佛教里“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懂得布施积德的人与佛有缘,是践行菩萨道,菩萨精神。
二、孝顺父母
“百善孝为先”,其实佛门里更重视孝道。修行并没有那么玄乎,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懂得感恩、做一个德行高尚之人,该尽的义务职责,不能逃避。世上最快的培植福报的方法之一,莫过于行孝,世上最大的善就是“孝”,最大的恶就是不孝。
修福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更需要在生活中真正地做到,若不孝父母,佛前喊破喉咙也枉然。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孝父母,不孝父母,则拜佛无益。堂上双亲你不孝,一心拜佛有何用?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三、包容大度
大肚弥勒佛有首偈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句话实在是人生至理名言,是人生大智慧。“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真正的修行就在红尘中,去历练自己的心地,放大自己的心量,遇事少些计较、抱怨、嗔恨,多些包容理解,人生处处是欢喜。“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不修忍辱,生活处处是障碍,你的量心小,福报就少。
别人如何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对待别人,是我的修行。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便是菩萨境界。智慧的人懂得忍辱,愚痴的人只会冲动。
四、敬畏因果
修行不是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便利,满足自身的欲望,学佛不是索取,而是舍弃,舍弃心中的“贪嗔痴慢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断恶修善、敬畏因果。“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人生要想趋吉避凶、遇难成祥,关键在于自己,要修好的德行。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记住这句话。
感恩阅读与分享,祝大众法喜充满、闻法精进。南无阿弥陀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