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度盘点精选图书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 [复制链接]

1#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m.ccepi.cn/finance/2021/0909/0949754.html

今日推荐:《梭罗传: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作者:[美]罗伯特·D.理查德森。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九卷—自然经济

这年秋天,康科德迎来了另外一名陌生人:弗兰克林·桑伯恩(FrankSanborn)。桑伯恩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是康科德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创作过许多作品,但最重要的作品要数梭罗的传记。他与布莱克一样,在出版梭罗个人手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他的作品因为不够严谨而遭到近代学者的批判。年11月2日,这位23岁的哈佛大学毕业生前来拜访爱默生,年1月,他结识了梭罗。不久后,这位激进而热情的年轻人将会成为约翰·布朗的密友,并提前获知关于“哈普斯渡口突袭事件”

年1月,梭罗在桑伯恩位于剑桥市的屋子里留下了他的《一周》。之前,有一个人写过一篇关于梭罗的文章,并发表在《哈佛杂志》(HarvardMagazine)上,这篇文章由桑伯恩编辑。梭罗的这本书便是为这位作者所留。当时桑伯恩不在家,但随后,他在信中表示了对梭罗才能的赞赏,表示“您的描述极具美感”,但又极为无礼地补充说:“但如果有人问起我,对你的哲学如何评价,我会立刻回答说,它们连一根稻草的价值都不及。”尽管如此,桑伯恩没过多久便搬到了康科德。他在当地开办了一所学校,平日寄宿在梭罗家。连续三年来,他几乎每天都与梭罗见面,并且鼓励梭罗接受约翰·布朗的理念,最终成为梭罗的拥护者。惠特曼曾回忆起这样一件事。多年后的一天,他问桑伯恩:“康科德的作家当中,谁的名声会流传后世……桑伯恩迟迟没有回答。我以为他会说爱默生,但我猜错了。他说的是梭罗。我十分惊讶,望着他问道:‘这是你的真实判断吗?’他十分肯定地说:‘是的!’我认为,这番回答很不一般。”惠特曼总结道:“考虑到当时爱默生的名声,再考虑到当时梭罗的处境,以及桑伯恩本人的情况,可以说,这样的回答非常、非常不一般。”

3.《没有原则的生活》

10月8日,梭罗在普利茅斯举办了题为“月光”(Moonlight)的讲座。19日,他与布莱克和乔姆利攀登了沃楚西特山。10月及11月,他为筹办更多的讲座寄出了大量的信件。11月末,他来到费城,举办了关于“猎鹿”的讲座。在纽约稍作停留后,他便赶回故乡探望格里利。12月初,他准备举办下一场讲座,题目暂定为“何益之有”(WhatShallitProfitaMan)。

整整一个秋季,梭罗都生活在《瓦尔登湖》带来的荣光里。由于这本书扩大了他的交际圈,梭罗希望它也能对自己的讲座生涯有所帮助。以“月光”为题的系列讲座,旨在探讨生活中黑暗的、“夜”的一面——这恰恰是《瓦尔登湖》没有探讨的部分。接下来几场讲座的主题分别为“何益之有”“荒废的生活”“更高的法则”以及“没有原则的生活”,这些主题恰好与《瓦尔登湖》中的主题形成正反对比,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肯定了生活,强调了生活的意义,其最终目的与《瓦尔登湖》如出一辙。如果说《瓦尔登湖》告诫我们如何生活,并从正面强调为了什么活着,那么《何益之有》则从反面着手,对商业进行了佩尔西乌斯式的批判。它指出活着本身并非目的,而仅仅是生活的一种手段。这篇讲稿带有鲜明的《圣经》色彩和布道的风格,在梭罗所有的作品中,要数这一篇的清教主义色彩最浓厚。值得注意的是,梭罗的清教风格中没有丝毫的加尔文主义色彩,反倒更像为新教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精神唱响的悲歌。

这种基调始终贯穿于梭罗早期及后期的讲座中。“我认为,没有什么——连犯罪也是如此——能比永无止境的商业更与诗歌、哲学乃至生活背道而驰……你们用来赚钱的种种手段,必然会将生活引向下坡,无一例外。”梭罗在给他带来金钱的讲座中这样说道。对于梭罗而言,这种理念并不陌生,只不过近期才引发了他强烈的兴趣,成为他坚持奉行的信条而已。对于自身所处的尴尬境地,梭罗要么没有发现,要么选择不予理会。总体而言,此时的梭罗已经抛开了《瓦尔登湖》中那种波澜不惊的戏谑和幽默。“有些人执着于心灵的探索,但通常情况下,一点点金钱和名声就会让他们停止当下的追求。”梭罗写道。这篇讲稿描述的不是爱默生或格里利,不是里基森或布莱克,不是乔姆利或桑伯恩,更不是他的农夫朋友米诺特或莱斯。就像他的其他文章一样,这篇讲稿所针对的,大多是没有具体的姓名、身份不详的某些人,批判的并非是他生活中出现过的人,或是他身边的朋友。必须承认的是,梭罗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观点,比如“你或许很勤奋,却没有把时间利用好”。或者,他会用绝妙的短句来安慰自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以此谋生。”有时候,梭罗似乎并没有完全丢掉他的幽默感:“于是,人们一边躺在床上,一边谈论着人类的堕落,就是不肯为起床付出半分努力。”不过,这篇讲稿的总体基调是严肃而郑重的,修辞也大多偏向讽刺。“我相信,”他写道,“如果习惯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