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参拜巴黎圣母院 [复制链接]

1#
儿童患白癜风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910/4959288.html

在法国巴黎,无论从规模的大小,还是从地位的高低,巴黎圣母院绝对排不上名次。甚至,因战争的原因,它曾经荒废过5年。然而,若论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它却远远超过其它教堂。这是因为雨果先生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风靡全球,经百年而历久弥新。

我们到来时,暮色微露,光线灰暗,从一旁古老的塞纳河桥开始,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朝教堂走去。带领我们的女导游在巴黎留学8年,业余时间兼做导游,非常聪明老道,告诉我们由远而近地欣赏教堂,并还能正好赶上重头戏。

果然,微暮中的教堂更有沧桑感。伫立于广场朝前看去,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多年前铭刻在脑海里的记忆--巴黎圣母院。这部电影便是根据小说改编,是在遥远的亚洲中国,第一次通过银屏认识了巴黎圣母院。今日得以观瞻,竟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激动,脑海里不由跳出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女郎爱丝梅拉达,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罗德,相貌丑陋却心底善良的卡西莫多。

眼前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坐东朝西,全为石材所建,被雨果先生称之为“石头的交响乐”。它共分为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的门洞,门上有精心修复过的中世纪塑像和雕刻品。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左边是圣母门,描绘圣母玛利亚受难、复活、被众天使围绕的情形。右边拱门描述的是圣安娜的故事和大主教许里为路易七世受洗的情形。拱门上方的王廊,依次排列了28位君王的全身雕像。

正欣赏间,突然,传来一阵阵声响,那是金属撞击发出的声音,很有质感:厚重、洪亮、悠扬。声音来自教堂顶层的钟楼,内有一口重达13吨的大钟,数百年过去了,它带着历史的回音,始终鸣响在巴黎城的上空。我脑海里很自然又跳出一个人来,莫非是卡西莫多在敲钟?

还未来得及细听细看细想,导游跑过来催促我们赶紧进入教堂,告诉我们钟声是举行弥撒仪式的前奏。进入教堂,奇迹出现了,刚才广场上的一片嘈杂之声,尤其是震耳欲聋的钟声竟戛然而止。里面空旷、静谧、肃穆,只有轻微的祷告声在空气中振动。导游悄悄告诉我,这座教堂的隔音效果超极棒!

教堂内相当大,中间为主殿,上方是雕刻精美的圆形穹顶;两端为长廊,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嵌满了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主殿倒像日常见到的会议大厅,摆放着一排排长椅,上面端坐着前来礼拜的教徒。我们径直跑到主殿左前方,那里安放着几张烛台,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蜡烛,有红色的、黑色的两种,我们不知其意,未敢妄动。但见烛光摇曳,幽深如魅,星星点点宛若天灯。

不一会,弥撒之音骤响,是钢琴和风管琴合奏的音乐,激昂、飘渺。踏着音乐的节奏,10多名修女着蓝色服装由里面走出来,后面跟着穿白色服装的神父。与此同时,大厅里的教徒全体起立,肃然以待。神父与修女走到台前,开始诵经,那声音柔和流畅,时大时小、时缓时急,合着音乐的节奏,仿佛来自天边,煞是好听。

我不谙基督教之规,也不懂诵经的内容,只有默默地站立一旁,仿佛正在观看一场文艺演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并观看弥撒仪式,感觉整个过程是那么简单、从容,但参与者神情凝重、虔诚,连我这个旁观者都感觉到有一种气场,是如此的庄严、神圣。

基督教徒信奉耶稣,教堂是距离耶稣最近的通道,今天这场景,这氛围,使我不由又想起了雨果先生。两个世纪前,先生用他的如缘之笔,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将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描述得淋漓尽致。如今,当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观的是古老教堂,品的是百态人性。

巴黎有众多教堂,当年雨果先生为何选择圣母院作为自己小说的主要场地呢?我个人认为,除了因为圣母玛丽亚是耶稣的母亲,深受巴黎人顶礼膜拜外;还因为它处在市中心,是当年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堂,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重大影响。

弥撒接近尾声,由神父点燃台上的香火,一时间青烟袅袅,弥漫大厅。随后,钟声再一次悠然响起,宣告弥撒仪式结束。我们随着人流走出教堂,外面暮色四合,巴黎城覆盖在夜幕之下。然而,灯火一片璀璨,导游告诉我们,灯光照耀下的巴黎圣母院别有一番景致。

于是,我们开始由近而远地欣赏,但见夜幕之下,古老的教堂经四周灯光的照射,凸显出更加鲜明的轮廓;塔楼、钟楼在柔和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有几分浪漫;倒是高高的塔尖上闪烁着一颗明珠,直指苍穹,显得卓尔不凡。

我们又返回到塞纳河桥上,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教堂在朦胧的夜色中,又显得有几分神秘。突然,一个奇怪的念头钻进了脑海:如果此时能够看到吉卜赛女郎爱丝梅拉达,该是多么完美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