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琴:22年照顾瘫痪丈夫无怨无悔
在暖池塘镇李家窝铺村有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22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无怨无悔,在暖池塘镇已被传为佳话。
她就是刘凤琴,今年已经57岁。丈夫刘井华出事之前曾是李家窝铺村*支部书记。一家三口,互敬互爱,小日子过得虽不富有,却也其乐融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89年2月份,刘井华在一次赶马车给村上买种子时,回来的路上出了车祸,连人带车掉进沟里,刘井华致残了。
此后,刘井华整天以炕为伴,他的全部世界就是家那么大。这一躺就是22年。而侍候丈夫、拉扯孩子、照顾老人、支撑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刘凤琴一个人的身上。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洗衣、喂鸡、喂猪、干农活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
丈夫刘井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却帮不上任何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躺在炕上只能是拖累妻子。自己从一个村书记一下变成了一个全身瘫痪,常年卧病在炕,连吃饭都要靠妻子一口口喂的废人,如此强烈的落差,又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想到父母妻儿,以后一家人怎么生活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闪现。天长日久,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摔东西,赶妻子走。每次刘凤琴都默默地收拾好摔破的东西,温和地说:孩子还小,父母年迈,如果我走了,谁来照顾你,你是因公受的伤,镇里、村里都很照顾咱家,我又怎能忍心扔下这个家不管?而转过身,刘凤琴的眼泪就刷刷流下来。刘凤琴心中有太多的委屈,繁重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她瘦弱的双肩上,一天下来疲惫不堪,腰酸背痛,全身就像散了架儿似的。即便是这样,还要时时忍受着丈夫的坏脾气,不知道丈夫在什么时候发无名火。但是,在孩子面前,她却擦干眼泪,教导孩子说父亲因为身体不舒服才总会这样,在他的心里还是爱这个家,爱儿子的。为了让父亲心情愉快,应该多陪父亲聊天,生活上更好地照顾他。小小年纪的儿子听了母亲的话,也过早地懂事了,凡事都顺着父亲,有时看母亲忙得不可开交,干了一整天的农活回到家还要做繁重的家务,照顾父亲,就力所能及地帮母亲干点零活,刘凤琴看了这些很欣慰。为了让丈夫感觉自己仍是家里的主心骨,家里仍需要他,村中的红白喜事,大事小情,应该怎么做都征求丈夫的意见,钱物也交给丈夫一手保管,只要丈夫开心就好。久病床前见真情。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细心的刘凤琴为了让常年卧床的丈夫感觉舒适些,每天为其擦洗身子,替他换上整洁、干净的衣服,而每次忙完之后,她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22年来从未间断过。刘凤琴多年的付出终有回报。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并已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更难得的是,在刘凤琴的教育下,儿子很孝顺父母。看着母亲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儿子只让她在家照顾好父亲,生活的重担由他来挑。看到这些,丈夫脸上又有了笑容,家里又有了笑声。
就在刘凤琴一心一意精心照顾丈夫,美好的生活向他们招手时,今年7月份,丈夫刘井华还是因病去世了。村民都以为终日操劳的刘凤琴这回可以好好歇歇了,但她却说,丈夫走了,自己一下子感觉空落落的,不知道做什么了。侍候丈夫已成了她多年的习惯,她舍不得丈夫离开,如果有下辈子,她还要照顾丈夫。邻居们说,刘凤琴真是难得的好妻子,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这个家,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了丈夫身上。这么多年来,自己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一口好吃的也舍不得吃,没有刘凤琴这个家早就散了。
刘凤琴对丈夫这份真情难能可贵,这份无私的爱,让我们为之动容。真爱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