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美菲军演5发连射全部脱靶,意外暴露美军火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治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CNN在4月26日以“在南海的军事演习”为标题报道了即将结束的美菲联合军演“肩并肩”,报道详述了美菲使用先进武器模拟击沉“中国军舰”的场景,却未提及海马斯火箭炮的全部脱靶。

原计划在军演的最后一天展示海马斯火箭炮的力量,结果却出了丑,在菲律宾总统和美国驻菲大使的注视下,海马斯连续发射五枚火箭,全部偏离目标,这件事难以弥补,调查结果显示,问题出在靶船移动了。

在菲律宾的“肩并肩”军演中,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从4月11日持续到4月27日,26日是实际上的最后一天,因为27日还有一个闭幕式,所以当天的活动尤为重要,包括一个击沉靶舰的大场面,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美驻菲大使都在场,但却出现了意外。

靶舰是一艘退役的二战老舰BRPPangasinanPS-31,它曾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的PCE-级巡逻艇,年7月退役并被转移给菲律宾海军,之后多次更名,最终被命名为BRPPangasinanPS-31。

靶舰设定在三描礼士省圣安东尼奥海岸外12海里,菲律宾媒体特意强调这个12海里,因为所有美菲军演都必须在领海线内进行,尽管与美国进行军演,菲律宾还是非常小心不想激怒中国,此外,菲媒体还指出,绝大多数弹药落在领海线内,少数可能会越界。

此次军演中,多种武器系统轮番登场,最终还是依靠F-35B来完成击沉任务。

由于靶船是一艘退役的老舰,并且这是一次罕见的实弹射击机会,因此组织了多轮攻击,让不同的打击力量都有机会练习。首先登场的是BRPJoseRizal(FF-)导弹护卫舰,早上6点30分进行了76毫米舰炮射击,但老舰坚固异常,看似无恙。

紧接着是海马斯火箭炮的轮次,五发火箭弹在一阵烟雾中发射,长长的尾迹在空中消失,然而围绕靶船的水花显示出火箭弹全部脱靶,这在菲律宾总统和美国大使面前显得尤为尴尬。

接下来是贝尔“眼镜蛇”直升机的武器射击演习,随后菲律宾的FA-50PH攻击机使用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精准击中目标。尽管经历了一整天的攻击,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2点多,BRPPangasinanPS-31似乎损伤不大,甚至没有起火,美菲两方的官员感到有些尴尬。

尽管重型武器的攻击结束后,本应是海马斯火箭炮引发的大火标志着后续攻击的目标,但靶船依然漂浮在海面上,未受影响。

最终不得不请求空中支援,一架可能来自附近的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的F-35B在下午2点55分投下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精准击中靶船,终于在浓烟中看到靶船缓缓下沉,这才挽回了美菲军演的面子。

海马斯火箭炮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无法打击移动目标的难题,而据报道,中国的火箭炮则已经能够实现这一功能。MHIMARS,这是一种美国陆军在年代末研发的轻型多管火箭系统,它装载的GMLRS毫米火箭射程较远,最高可达92千米,并集成了GPS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提高了打击的精确度。

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实战经历表明,海马斯的精确性相当高,曾经在70千米外用12枚火箭弹攻击安东诺夫大桥,造成了明显的破坏,虽未摧毁大桥,但展示了其精确性。然而,在这次演习中,面对一个长度超过50米且锚定的靶舰,五发火箭弹全数脱靶,这让人难以接受。事后,“巴里卡坦”演习的菲律宾执行代理MichaelLogico上校解释称,海马斯火箭本身无缺陷,未命中是因为靶舰可能未稳妥锚定,受洋流影响发生位移。

这一次的演习揭示了一个问题:无法攻击移动目标。这主要是由于其制导方式决定的。火箭弹通常指的是无制导的弹种,初期的设计是以大范围覆盖来弥补精度不足。随着火箭射程的增加和成本的上升,后来的设计在火箭上增加了简易的惯性导航设备来修正飞行方向,减少误差。

海马斯的GMLRS毫米火箭弹采用了惯性导航和GPS制导的方式,这两者实际上具有重叠的功能,理论上GPS制导已足够保证打击精度,但一旦GPS信号受干扰,就需要惯性导航系统计算出的位置差来修正,确保命中目标。

通常,在发射前需要确定火箭弹发射点的精确坐标,这可以通过高精度的军用GPS获得,或通过人工测量的方式确定。目标的精确坐标通常由前方侦察的特种部队提供,将所有这些信息输入到火箭弹中后进行发射。

一旦发射,火箭弹携带的惯性导航系统会根据其与目标之间的位置差修正飞行方向,GPS辅助制导则修正任何可能的导航误差,直至精确打击目标。但这种制导方式的局限在于,一旦目标移动,而火箭弹无法在飞行中更新目标坐标,就可能导致脱靶。

要打击移动目标,理论上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数据链来实现,允许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更新目标坐标信息。这种方式下,火箭弹的惯性导航系统可以根据目标的移动修正飞行轨迹,直至精确命中。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强大的通信技术支持,并且可能存在延迟,这对于快速移动的目标尤为困难,因为坐标更新往往滞后,最终可能导致脱靶。

真正能够打击移动目标的导引系统包括多种,例如F-35B投下的GBU激光制导炸弹。这种炸弹头部装有激光接收器,在机载光电吊舱的激光束标定目标后,导引头会根据接收到的激光信号控制下落轨迹,确保准确命中目标。这种导引方式的要求是,必须有激光标定目标,在击中目标前需要有机载激光指示器或地面特种部队的标定。

其他可能的导引系统还包括被动或主动雷达制导,这依赖于目标与背景的回波差异,例如对海面上的船只,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是可行的,但对地面目标就较为困难。还有一种是电视成像制导,可以是人工控制或通过图像对比自动识别并攻击目标。

为火箭弹增加简易激光制导头似乎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因为这只需增加一些制导信息源,并不会显著增加成本。因此,激光制导系统可能是火箭弹打击移动目标的最佳方式。

而中国的火箭炮,据报道已经能够打击移动目标,这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包括风速测量、经纬仪测定坐标、使用无人机进行目标监控和激光制导等实现的。这显示了中国火箭炮在制导技术上的进步,为未来可能的冲突提供了低成本但高效的打击手段。

#深度好文计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