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在日后被广泛应用的通信手段,不过是他开小差玩的一次小聪明。在那个计算机造价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以当时的正统观点来看,利用计算机输入学术论文都是一件极不严肃的事情,更何况用计算机传递悄悄话或是足球比赛结果,那简直是对科技的亵渎。硅谷的称呼名副其实,当然也包括那个时代的英雄们,盖茨和艾伦,乔布斯和沃兹,恩格尔巴特和基尔多尔,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天才发明家.至于光怪陆离的商业公司起起落落,更像是另一本大败局中的小故事,其实换一个视角它们也是在用产品和服务去普及科学和技术,商业的收益就是社会体系所给予的回报.世界越来越热闹,多像后面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呢,世界上好像也并没有新的故事。盖茨对艾伦说:“这东西是为计算器而造的。”不过他的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但盖茨最终还是决定搭把手一起干,他拿出美元买了一台微处理器。他觉得这玩意儿不会有人买,所以他认为这是第一台通过经销商卖出去的机器。后来,他们编写BASIC的计划不知怎么就走偏了:他们找到了第三个狂热者——保罗·吉尔伯特来帮忙设计硬件,最终他们基于微处理器造出了一台机器。一切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不变也是一种变化。通过个人计算机的衍生物(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继续改变着世界。硅谷之火仍在燃烧蔓延,熊熊不息。自序 跟我们说说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吧个人计算机诞生在社会蓬勃发展、理想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热衷于让个人计算机成为现实的人,同样热衷于为大众普及晦涩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巴贝奇为分析机设计了3种详尽的方案,但他始终未能造出这台机器。他设计的差分机虽简单但也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同样也未能造出。在他之后的多年里,人们普遍认为,当时的机械制造技术无法造出这些机器所需的几千个精密零件。年,伦敦科学博物馆负责计算的资深馆长多伦·斯沃德用巴贝奇时代拥有的技术、工艺和材料造出了巴贝奇的差分机。和所有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也有结局。个人计算机所点燃的革命之火至今仍在蔓延,但新技术和设备如今已成为数码世界的中心。作为办公桌或膝上的一个盒子,一台计算机所能干的所有事情,个人计算机都能办到。而它却只是众多智能设备中的一个,很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弥漫于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主义、创业精神、技术型书呆子气、想拥有一部自己的计算机的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