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8578061.html四位主角,一个时代的缩影,3种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小岛,在大百科上的解释是水中的一小片陆地。然而对安德烈娅·利维来说,它却是人们现实与精神上的双重围困。
《小岛》这本小说刚一出版就获得了各方掌声。安德烈娅·利维作为牙买加移民的后裔,不仅对父辈的身份有着更强烈的认识,也将当时二战后移民与英国民众的生存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作者用一种幽默欢快的语调诉说着四位主人公的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然而却让读者读出了幽默之中的刺痛,灼热之下的冰冷。
四位主角——奎妮、霍腾丝、吉尔伯特、伯纳德,他们的生活,浓缩着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处境。随着四个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的叙述,你不知不觉就被带进那个二战后满是伤痕的英国社会。将小说命为《小岛》,是作者对“小岛”这个词的双重思考:既是现实中陆地的一隅,更是人们的心灵困境。
现实思考:从牙买加到英国,移徙后的文化碰撞。
《小岛》被拍成迷你剧,口碑甚佳。
众所周知,牙买加是加勒比海的其中一个岛国,而英国同样是岛国,曾经雄霸海上的“日不落帝国”。作者对“小岛”这个词的巧思,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年,按照马德里条约,西班牙正式将牙买加等地割让给英国,牙买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国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牙买加人人向往那个日不落帝国的雄姿,期待着在那里展开全新的生活。
历史上一九四八年的伦敦,一艘叫做“顺丰帝国号”的轮船驶入伦敦的蒂尔伯里港区。四百九十二名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移民踏上了英国的土地。从牙买加这个小岛到达英国这个岛国,是移民们的希望。
他们幻想着能在这片印象中充满光明前途的土地上大展身手,希望有干净宽敞的房子、邻里友好的社会关系。
然而每个人生来就会带着自己国家的文化认同与印记,融入另外一个国家生活并非易。牙买加移民与英国平民的交集,两个岛国的文化碰撞,显然会爆发出一系列的冲突。
在牙买加拥有父亲名声护荫的霍腾丝,到了英国顿感无力——她不再是人人羡慕的传奇人物之女,而是处处受到有色眼光看待的“有色人”。司机、邻居、房东的不平等对待和冷言冷语,都让她内心骄傲的自尊受到沉重打击。她的丈夫,吉尔伯特,看似乐观、积极,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然而却依然被区别对待。到电影院看电影,被告知有色人要到最后一排——无权和白人同一排同坐。
这与霍腾丝的想象是多么大相径庭,难道她不应该在英国厨房中,有烤肉配两种蔬菜,甚至还有鱼和薯条在炉子上冒泡;坐在敞开的窗户旁,啜着热茶,观望隔壁和对面的邻居;红色的公共汽车、冷冽的清晨,水仙花盛开,仿佛五颜六色的彩虹。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他们都无法理解,到了英国,为什么她居住的地方就这样又脏又小;而他,则疑惑:我仅仅要问母国一个问题:英国怎么会不知道我是谁?
讲述民族、种族的迁移,古往今来不乏作品。而迁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往更加光明、富足的大道,甚至可以让种族得以生息、繁衍,并从此壮大。人类的这种生存思想是与生俱来的,是带在血液里面的。而无论是霍腾丝还是吉尔伯特,离开故土到达自以为的康庄大道,却大失所望,甚至还不如故土,那种反差与失落可想而知。
时至今天,全球化已经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浪潮,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频繁,紧密联系着的人类无法在鼓励生存。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让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只要我们保持着互相尊重与敬畏的心,自然就能与不同的文化和谐相处。只要有不同文化的存在,真正的理解与融合,将会继续成为人类社会一个非常长远的话题。
现实思考:种族优越背后的焦虑与彷徨
不同文化的碰撞让人尴尬,但是最致命的,却是文化背后最本质的问题,种族问题。
来自牙买加的霍腾丝,她的丈夫吉尔伯特、一个她认识了5天就嫁给他的男人,因为嫁给他就能到英国去,毕竟吉尔伯特曾经是英国皇家空*士兵,他会重返英国。从小说开篇描写她登上英国陆地而丈夫没有如期热烈去接她开始,从她知道吉尔伯特租着又小又脏的小房间开始,从她在教堂谋职,却被校长告知“血统不够纯粹”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她在英国的理想生活注定要落空。
不断奔赴英国的牙买加移民,内心更多的是雀跃的憧憬,然而等待他们的更多是社会的困惑和不理解,甚至是抵触和歧视。用女主人公奎妮邻居托德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那个全国卫生局把他们弄来的,……牺牲我们的利益送人情,他们还会源源不断跑来的。愤怒、震惊、恐惧夹杂在一起,甚至——鼻孔一扇一扇的,嘴试图微笑,却只发出一声冷笑。”
这就是英国平民当时对移民的态度。就像是主人和客人,客人不请自来,还源源不断地来,而主人却不待见。只因外在肤色的不同,英国人就觉得赢得了站在高处的门票,歧视、打压,将别人的自尊像二战时的坦克一样碾压、粉碎,这才是摧毁移民心中理想和期盼的最后一根稻草。然而身处道德高点的英国人,同样承受着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他们对于二战后经济的衰落、对生活的彷徨和担惊受怕让这种歧视更加凸显。
民众的忧虑不是没有理由的。二战后的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只是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在二战前已经显现跌落征兆的英国,二战更是让它伤上加伤。工业科技优势的丧失、不能及时调整的经济结构都让英国从帝国之位黯然滑落。
众人被困在英国这个岛国之中,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之数。无论是牙买加移民还是英国平民,都无法躲避战争带来的影响。移民想要在英国立足,却处处饱受歧视,那种被人为划分的“低等”时刻蚕食着他们的自尊;英国人则时刻都要为战争带来的惊惧和无所依靠,潜移默化中就已经让他们习惯性地精神紧绷,最终不得不依靠虚无的优越感得以喘息。战争带来的阴霾,吉尔伯特、霍腾丝、奎妮,每个人都没有办法逃脱。
种族问题已经被讨论了超过一个世纪,当中的苦难不再赘述。就算放眼当下,种族问题当中的肤色歧视依然大行其道。特别是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海外被暴打的亚裔、各种背锅的中国人,海外权威报刊明目张胆的“武汉病*”,谁又能说,在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这些以种族论高级低等的言论,又消失殆尽了呢?
现实思考:人与人之间,恐怕在渐行渐远。信任危机的到来。
全球化让人们之间的距离骤减,看似一片繁荣,其乐融融。然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却让昔日真实的面对面成为一纸空谈。人们的社交依赖智能工具,深入的交谈几乎成为奢望。长久缺少真实生活的正常社交,渐渐让人们忘记交谈的快乐,失去探讨生活的欲望,人与人之间罩上冷淡的外壳,不愿被理解,也不愿理解别人。恐怕全人类的信任危机时代,正在到来。
结语:尽管忧虑重重,作者安德烈娅在结尾也展现出一切正在向美好的融合中走去的迹象。小说即将结尾之时,吉尔伯特愤懑地朝奎妮的丈夫伯纳德吼:“你知道你的麻烦事什么,老兄?……是你的白皮肤。你觉得它让你比我强。你觉得他给了你对黑人逞威风的权利。但是你知道它让你成了什么?你想知道白皮肤让你成为了什么,老兄?让你成为白人,仅此而已,老兄。白人。不比我强,也不比我差——只是白人而已。”
肤色带来的优越只不过是某些人的主观臆想。白人不会生病吗?白人没有烦恼吗?白人永远不会痛苦吗?很显然不是。作者安德烈娅借着吉尔伯特之口,道出了最本质的问题——人不应该划分等级,也不应该以肤色划分等级。这也可能是作者最肺腑的心声:我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我也在理解别人,别让这些外在的累赘,撕扯并割裂着本应属于人类之间的友好。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祈祷文集》中说:
“没有人是座孤岛,遗世独立,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个断片,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缩小,因为我与人类一体;因此不必追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
安德烈娅·利维的《小岛》,就是呼吁我们放下优越感、放下褊狭,一起走出个人心内困固的小岛,走向更加文明、健康、平等的阳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