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蒙羞的地方雪耻1945年美军歼灭20 [复制链接]

1#

“在蒙羞的地方雪耻,而且要再多给施暴者一记耳光。”这是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方向作战的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

日本在年不宣而战,以偷袭珍珠港和菲律宾的方式,粉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事力量。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年时,太平洋战场的天平在血战后终于倒向美国一边。

这一回,美国要向日本算总账了,而且选择的目标,恰恰就是当初令他们蒙羞的菲律宾吕宋岛。

美*与日*在吕宋岛丛林里鏖战。

在那里受辱,就在那里重建光荣

纵观整个太平洋战局,从年开始的美国反攻行动,大致以澳大利亚为起点,一路向西进*,美国陆*和海*陆战队在海*舰队及庞大航空兵的掩护下,连续占领日*盘踞的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越来越逼近日本本土。到年底,美*主力开始接近菲律宾第一大岛吕宋岛,恰在此时,美国陆海*主帅却在进攻目标上发生严重分歧。

美国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 当初是被日*赶出吕宋岛的,离开时,连自己的卫队都没带出去,此番奇耻大辱岂能咽下?况且, 长年担任美属菲律宾总督,因此他认为,应用*事行动,消灭在菲律宾的日*。

可是海*出身的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却认为,侵菲日*的对外联系已遭断绝,纯属瓮中之鳖,若想尽快实现打败日本的战略总目标,应该跳过菲律宾,进攻日本侵占的中国台湾岛,直接腰斩维系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大东亚共荣圈”交通线。

两位主将的争吵直接闹到总统罗斯福那里,最终,熟谙总统脾气的 获得了胜利,得以把下一个进攻矛头对准菲律宾主岛吕宋。“我们是在那里受辱的,就能在那里重建光荣”,正是这一观点赢得了罗斯福对他的支持。

日本兵:我们死,你们也得死

为了进攻以马尼拉为中心的吕宋岛,美*集结了多艘各型舰艇,外加近千架战机。多达10余万人的第6集团*在克鲁格中将率领下,将选择吕宋岛西部海滩登陆,兵锋直逼马尼拉。

而美国人的对手则是困守吕宋的日本第14方面*,总兵力约为26.6万人,统帅是山下奉文。他曾在年初创下闪击英属马来亚、迫降新加坡的“奇迹”,可如今命运转换,他想的已经不是如何打败美*,而是如何把对手拖入漫长的消耗战,延迟其向日本本土的攻势。因此,他把主力放到吕宋腹地,营造了诸多工事。

山下奉文

正如日本学者后来所描写的,山下和手下的官兵很清楚扮演炮灰的命运,“他们对阻敌于岛外不抱希望,只是希望一命换一命,让美国付出高昂的血肉代价”。这一点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许多被围的日本兵高喊“我们死,你们也得死”,向美*机枪阵地发起“自杀冲锋”。

:必须确认砍下日本兵的头

年1月9日早上7时许,美国海*舰艇和飞机对吕宋岛西部的仁牙因海滩展开火力准备,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猛烈射击后,第6集团*的6.8万人顺利登岸,随即向岛内纵深推进。

可是顺利的开局未必是个好兆头。在登陆后的最初几天,美*第6集团*分成由斯威福特少将和格雷斯沃德少将指挥的第1、14*,以东西呼应的态势,向马尼拉、碧瑶等重要城镇进攻,其中第1*的两个师在吕宋岛西北部的丘陵地带,遭到日*的顽强抵抗。

日*隐藏在坑道或洞穴里,甚至把坦克开进挖好的大坑里,只把炮塔露在外面,形同可以调整射界的“钢铁炮台”。

日*得到的命令是“打到最后一颗子弹,然后用刺刀和敌人拼命”。这种“至死方休”的战术让美*感到头疼,难怪 抱怨:“要粉碎日本人的抵抗,你必须确认砍下他的头或者用刺刀扎穿他的身体。”

我们守不住,美国人也休想得到

战至1月30日,美*基本控制了吕宋岛的西部海岸线,同时,内陆的推进也取得重大进展,通往马尼拉的第17号公路已经打开。而日*主将山下奉文早把司令部搬到南部的深山里,他并不想防守马尼拉,因为这座城市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不如把这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扔给美国人去养活,日*倒落得“行动自由”。

可是,负责指挥马尼拉前线的日本海*少将岩渊三地却认为,马尼拉值得作为战场,他发现数十个有良好支撑的防守大本营,都能成为抵抗美*的要塞。更重要的是,马尼拉外围有一条玄子防线,由余座相互呼应的钢筋混凝土堡垒组成。

从2月4日到12日,美日围绕玄子防线,展开惨烈的拉锯战。美*发现,日本人盘踞在伪装得不错的碉堡里,许多碉堡覆盖着草皮和湿土,在几十米外都无法识别。而且,日*埋设大量地雷,使美*的突进速度非常缓慢。

在多次作战中,美*只能靠步兵分队的迂回包抄和工兵爆破作业,才能一点点地扎进日*防御纵深。从白天到黑夜,战场上屡屡上演双方用刺刀和匕首进行殊死搏斗的场景。但不管日*如何顽抗,到2月15日,美*完成了对马尼拉的合围。

此时,马尼拉的日*主将已换成海*少将赤羽三吉,他手里有1.6万名海*和名陆*,他把部队部署在城内的街道里,将许多建筑物变成机枪阵地,他还命令士兵在交通要道上设置蛇腹铁丝网,还把抢来的车辆掀翻,构成障碍物。赤羽还毫无人性地训令部属,如果美*攻势太猛烈,允许他们火烧周围的民房,“我们守不住马尼拉,美国人也休想得到马尼拉”。

马尼拉变成“人间地狱”

美*进攻马尼拉的主力是第1骑兵师和第37步兵师,他们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引导下,突破日*的外围防线,占领城北的大学城和集中营,并在日*屠杀前,救出了美*俘虏和菲律宾抗日的士兵。与此同时,菲律宾游击队破坏了市内的电力设施,日*市内的部队陆续被孤立、分割和包围。

随着美*越来越压缩市内日*的阵地,日*指挥官赤羽逐步丧失对基层部队的控制,但他仍要求“死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整个2月下旬,马尼拉变成事实上的“人间地狱”,日*每逢战斗吃紧时,就把气撒到菲律宾平民身上,滥杀无辜,毁坏设施成为普遍现象。晚上,从马尼拉郊外的制高点大雅塔山望去,整个市区都被红通通的火光所笼罩,好像马尼拉经历着“炼狱”。

当3月3日美*宣布完全解放马尼拉时,这个有“东方珍珠”之称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所说:“马尼拉之灾是二战中最大的悲剧之一,70%的公共设施、75%的工厂、80%的居住区和全部商业区都化为乌有,10万市民成为牺牲品,特别是妇女和儿童成为日*施暴的对象。”

马尼拉的易手,宣告日*在吕宋岛的有组织抵抗进入尾声。此后,日*主要以小规模袭扰方式,牵制美*的进程,但往往付出更大的伤亡代价。因为拿下马尼拉后,吕宋岛上大部分人口聚居区都被美*控制,剩下的深山老林可以扩大重武器的使用,因此,美*的火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用一名美*士兵的话说:“马尼拉之后的作战,已经简化为‘大炮进攻,步兵占领’,只要有日本人出没的地方,就会有几百发炮弹去‘问候’,然后我们再去打扫战场。”

当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后,吕宋岛上还活着的日*只剩下5万余人。

(文/金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