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人类学被送上审判席,亨丽埃塔之死得以永 [复制链接]

1#

读悬疑故事时,最令人心痛的消息便是“此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自从读了《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一书后,我才明白还有比“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更令人心碎的事,那就是“该故事讲述的是真实故事”。

《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是一本专门研究年有关亨利埃塔被杀事件的真相的编年史,但随着作者们对真相的追寻,以及破案各方对案件调查的展开,亨丽埃塔事件逐渐发酵成为一个吸引人的制度和文化动态的启发性观察。

这本书讲述了了主人公亨丽埃塔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人类学期间,因为学业需要她在暑期听从了导师博厄斯的建议,只身一人前往亚利桑那州怀特山区的阿帕奇部落。这里是印第安保留地,到这儿去意味着陌生、冒险和危机四伏。

然而人类学就是要深入社会和乡间田野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有时候甚至需要去到边远地区以及原始部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居民的社会关系、亲属关系、宗教礼仪、风俗信仰等等。然而这些地方的原住民又都比较排外,所以在这类地方考察,其难度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亨丽埃塔在阿帕奇部落考察期间接二连三地发生意外和遇到麻烦。尽管她一直在尽量以友善、热情的态度与阿帕奇人拉近距离,改善关系,但随着考察活动的推进,亨丽埃塔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孤独和无助,因为当地人对她的态度仍然停留在“闯入者”身份上,轻则怀疑、观望和审视,重则抱有敌视态度。

阿帕奇的女人不愿意同亨丽埃塔接触,所以亨丽埃塔的采访对象通常为男人或孩子。然而在阿帕奇,公然和某一位印第安男性走得太近是很不妥当的行为。但调查需要继续,亨丽埃塔只能更加小心。可很多时候,世事不会专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亨丽埃塔的调查期间有幸遇到了当地的盛大活动,即阿帕奇的狂欢舞会,这是一个了解阿帕奇民俗风情的绝好时机,亨丽埃塔是不可能错过的。所以舞会到来那天,她穿上早就准备好的礼服,等待着答应一起带她去舞会的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是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他有一匹马,可以带亨丽埃塔去舞会现场。然而吉尔伯特信誉很差,亨丽埃塔左等右等他都没来,最后还是路过的西摩尔带她去了舞会。只是此时亨丽埃塔还不知道,她要分焦急的等待并没有帮助她去到舞会现场,而是让她送了命。

其实亨丽埃塔遇害一案的过程和真相并不复杂,它是常见的熟人作案,只不过使得案件变得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地方在于,所有的证人的证词无法确切地指出被告故意犯罪的事实,也无法证明被告对亨丽埃塔事先引诱他的说法是谎言,是对被害人的污名化。

包括本书所着重调查的部分,也因为资料和证据的不足,关于“真相”部分的描写也需要加个“”,或者说是合理的推测。亨丽埃塔在她21岁的年纪遇害,但有关她被害的真相和各种细节,除了她与施暴者本人,再无人知晓。

《亨丽埃塔与那场将人类学送上审判席的谋杀案》是亨丽埃塔的两位侄子不断在更新调查所得的编年史纪事文集,他们一直都在努力地为亨丽埃塔洗刷冤屈和去污名化——因为凶手曾不止一次地指证亨丽埃塔曾诱惑过他。

亨丽埃塔之死充满了悬疑色彩,不停地在谎言与真相间来回穿梭,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本畅销推理小说作品,且其意义对与整个人类学来说都非同一般。亨丽埃塔的故事被改写成了很多小说,它一直在被重新赋予新的意义,也一直在被后人补遗、改写和再创作。

其实在看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亨丽埃塔遇害一案已过去很多年,而且死者已矣,既然法律给出了相应的判决,亨丽埃塔的两位侄子为什么还要一直执着于寻找当年的“真相”,或者说寻找与事实最接近的那个“真相”呢?

我想,除了身为家人本身需要为姑姑证明清白之外,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当初的那些抱着猎奇心理胡乱报道此案,并为了新闻效果一直消费此案的恶劣行径。世人麻木,他们将女性的弱势地位放置于原罪之中,弱就是她们有罪,生而为女而不知检点就是有罪,甚至有人恶意揣测亨丽埃塔就是因为行为有亏才会被害。

距离亨丽埃塔遇害一案已过去近百年,唯一“真相”或许不可寻,但它的追寻过程却狠狠地给人类学和社会上了一课。它让现今人类学重新思考并制定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研究方法,也让世人看到了大众媒体、社会大众对女性的偏见、异化和诋毁。亨丽埃塔一案对整个人类来说,已不只是一次犯罪和破案,它对全人类来说都具有里程式的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