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里基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有人家里,仍挂着佛陀41岁的画像,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m.39.net/news/a_9277094.html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昌盛时期,而五台的文殊信仰,遍及全国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这其中的台怀镇,更是五台佛教寺庙最为集中之地。另外,五台中有一座灵鹫峰,传说灵鹫峰顶,就是文殊曾经居住和讲经、说法之地。

大文殊寺,坐落在五台山的灵鹫峰顶,俗称菩萨顶。它兴建于北魏年间,曾是著名大孚灵鹫寺的十二个分院之一。因是文殊化现之地,故又称真容院。而菩萨顶的文殊真容殿,也因此成为朝山信众,必定会到访朝拜的地方。

相传唐代时,五台山还没有一尊文殊菩萨像。因此,当时寺庙的住持和尚就希望建造一尊文殊像。于是,就请来工匠开始施工,可是当雕凿到文殊头部时,没想到整个佛像自动破裂。此后,又连续7次同样如此。

没办法,工匠只有停下工作,并席地开始祈祷。可是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幅文殊法相,工匠们立刻行动,并按照空中的文殊相,迅速开始施工。此后的工作,异常顺利,没多久文殊塑像彻底完工。正因如此,人们称该像为“文殊真容像”。

今天的菩萨顶,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在台怀镇的寺庙群中格外显眼。历史上,菩萨顶一直是帝王垂青之所,特别是清代,因为崇信藏传佛教,顺治帝于是将菩萨顶的汉传佛寺,改为藏传喇嘛庙。而且,随后菩萨顶一直更被尊为五台山“*庙之首”。

在康熙22年,皇帝又敕命本寺大殿改覆琉璃*瓦。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琉璃瓦。可见,菩萨顶其地位之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殊信仰曾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它的形成与确立,离不开历代皇室的推崇。

从唐代开始,文殊就是帝王的保护神,也是国家的保护神。这种情况一直到清代,并且从顺治皇帝开始,一直到康熙、乾隆,他们都自称文殊师利大皇帝。而且,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这也说明了文殊信仰的一个演变过程。

灵应寺,坐落在五台山北台顶,常住僧人大约十几位,寺内塑像以“无垢文殊”为主。由于,五台之间相距较远,又山高风大、雨雪难测。一年当中能够登顶的时间,也就只有夏季短短的几个月而已。

所以,除了那些虔诚的善男信女,依然坚持登顶以外,一般的香客和游人,都只能集中在台怀镇附近。不过,不用担心即使在台怀镇,游客和香客也都可以参拜到“五方”文殊,并向五方文殊敬香、祈愿。

文殊菩萨也称七佛祖师、诸菩萨之母,也就是菩萨当中的最高境界。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根本智和一切智智的不二,也就是自我的觉悟和世间万法的融通。这里小编要说明一下,并不是说文殊就是智慧,而普贤就是行愿。其实,文殊也是行愿,普贤也有智慧。

只是因为,大家习惯了强调其本身特质,所以就把行愿单独地赋予了普贤菩萨,而把智慧单独赋予了文殊菩萨,这都是后世人们的一种偏好。实际上,在整个菩萨境界里,是没有这种差别存在,它是知行不二的。

另外,文殊智慧或者佛教中所提倡的智慧,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理解的那些小聪明或高智商,而是涉及到善恶之分的道德层面。其中,善念就是智慧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善念,就相当于佛法中的“无明”。当然,也就不存在佛教意义上的智慧一说。

例如:德国基督教神学家,曾开创当代世俗神学理论的朋霍费尔,也有一个类似的观点说,“愚蠢是道德上的一种缺陷,但不是理智上的一种缺陷”。如果单纯靠理智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因为,教育只能改善智力,而要改变愚蠢,只有靠信仰和救赎。

我们可以看到,在智慧方面东西方的许多宗教信仰,其实都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其实,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时候体悟越深,我们眼中所见到的或许就会越简单。

古代的中国以儒家为正宗,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前提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所谓格致诚正,按照汉儒的说法,强调的也是一种道德上的修为和对善恶的取舍。

这样看来,无论儒释、无论中西,它们的出发点,最后都可以归结到《佛经》里所讲的七佛通戒谒,也就是16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虽然智慧并不复杂,然而要想做到,其实并不容易。

据佛经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给孤独”长者去拜见佛祖,行过礼之后,他对佛祖这样说,你在的时候,一众弟子就坐得整整齐齐、端端正正。可是你不在的时候,弟子们就东倒西歪,一点点的威仪都没有了。

而给孤独长者希望佛祖,能够允许给他画一幅像,放在众弟子面前,这样当佛不在时,就可以给弟子们一种形象上的威慑,整顿一下仪容风纪。佛听了以后这样说,随意当作置于众首,同意了,这样就出现了最早的佛像。这道理有点像,我们农村常见的稻草人。

如今,市面上有一些佛教方面的书籍,里面印有一张据说是佛陀41岁时的画像。还说这是佛祖说法第一的弟子,富楼那亲手所绘。并且,目前仍珍藏于英国博物馆当中被视为国宝。很多的佛教徒,也供奉这张画。

但是,这幅所谓的佛陀41岁画像,在佛教界有着很多质疑的声音?

首先,是画法不对。我们知道年前,还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好的绘画技术。

其次,是衣服不对。行话叫右衽交领,这完全是中国的特产,而且是唐宋之后,才成为僧人的普遍着装。

最后,是形象不对,主要是不符合《佛经》中所描绘的佛陀形象。

不过,有人专门请教了大英馆专门的专家,研究结论是纯属杜撰,而且完全没有价值。就像任何事业发展壮大了,总难免会有造假跟风。所以,如果今天有的人家里,有挂着佛陀一幅41岁画像,现在就可以把它撤下来了。

其实,佛像的本意是指佛陀的画像,但也泛指佛、菩萨、罗汉等等的一切造像。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在这里每座寺院都供奉着文殊像,很多寺院还有专门的文殊殿。

寺塔庄严,宝相静美,梵乐清和。在佛教名山,在千年寺院,佛教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在不断演进与发展中传播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为接引众生提供了方便法门,也传递着冥冥众生的念想与寄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