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红车”记者严嘉俊摄
共享单车要改名了,今后在杭州,它的正式名字叫“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昨天下午,杭州市发布《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指导意见”),共11条。这也是继前天下午发布《“五一”期间非机动车管理事项公告》后(详将昨天快报A04版),杭州市发布的第二份关于共享单车的管理规范。
根据征求意见稿,杭州对于互联网自行车,指导思想是“*府规范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不设苛刻的准入门槛,但要求每辆车有精准的卫星定位;不实行总量控制,由市场自行进行资源配置;暂不发展互联网电动自行车。
运营维护方面,要求每80辆车要有1人维护;车辆3年必须更新。
同时,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骑共享单车。
大家比较关心的押金安全问题,征求意见稿上说,经营者必须在本市开立资金专用账户,公示押金退还时限,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加强对企业资金专用账户管理。
杭州交通部门要求,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暂停投放新增数量。
杭州为什么叫“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共享单车进入杭州,其实去年11月初才开始。最早是本土品牌“骑呗”在杭州投放。
到今年3月份,OFO、小鸣、永安行、摩拜等7家互联网自行车运营平台集中进入杭州市场,投放总量达到26.3万辆,远超杭州本地“网红”小红车的8.68万辆。
杭州主管部门认为,“共享单车”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共享”,它只是一种B2C(注:企业对顾客)的出行模式,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分时租赁。“互联网”“网约”等只是一种用车方式,并没有体现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与公共自行车商业性和公益性经营性质的区别。
公共自行车是由*府出资建设、企业特许经营、享受财*补贴,侧重公益性的公共出行服务,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提供公共出行服务功能上与公共自行车一致,甚至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更高效、创新和贴近痛点,但其最终目标终归是赢利,所以可以看作是企业市场化手段提供的公共出行服务,兼具商业性和公共性。
另一方面,杭州公共自行车体系完善,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更好地与公共自行车区分开,所以叫“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更合适。
不控制投放数量
但要求每辆车要有卫星定位
不少人建议,杭州应对“网租自行车”进行总量控制,或者效仿南京、天津等城市通过上牌控制总量。
而事实上杭州的指导意见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比较宽松,不对投放总量进行控制,而是把它交给市场,今后会在*府的主导下,根据企业发布的监测报告,视市场情况进行调节。
虽不设苛刻准入机制,但在工商登记、车辆标准、运维力量等方面进行了量化的确定,同时要求每辆车要有卫星定位。
比如进行泊位控制。职责分工中明确,市城管委会同城建部门编制和实施城市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导则,可以以停车泊位的数量来限制车辆的投放量。再比如成本约束。指导意见对“人车比”做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来约束车辆规模无序扩张。
杭州市运管局公交轨道处处长沈建锋说,不控制投放总量,主要是因为杭州公共自行车比较成熟,两者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体现了对新生事物的包容。而杭州自年起已不再受理自行车牌照登记,所以也无法以牌照来控制数量。
为骑行者购买30万-50万保险
每80辆车要配备1人维护
为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指导意见还明确经营者应当为承租人购买人身和第三者伤害保险。综合杭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经营者实践,建议保额在30万-50万元左右。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乱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运维人员太少,指导意见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每投放80辆互联网自行车配备1名运营维护人员的标准。
为什么设置这个比例,主要参照运营了9年的“小红车”的标准,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有桩化管理按照1∶70的人车比,考虑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无桩停放,需要管理人员较多,综合考虑设定1∶80的人车比。这个标准相对上海、天津等地1∶的人车比,更加严格了。
不文明骑行将被列入黑名单
共享单车停放,分公共区域停放和非公共区域停放两个方面。
公共区域含城市道路、停车场库、广场、绿地等,由城管会同交警、联合属地*府设置停车泊位。非公共区域指住宅、办公楼等规划红线内区域,由属地*府指导各物业自行设置。
违停乱停怎么管?违规人不在现场,由运营平台落实处罚,比如实行信用记分等。企业将实行一定的价格杠杆和用户准入制度,比如提高租车费用、限时租用、列入黑名单等。而且,各平台信用分数是共享的,一家失信,家家禁骑。
指导意见同时表示网租自行车有序停放要*府、企业和社会共抓共管,鼓励志愿者、社工开展维护活动,鼓励广大市民对违规停放进行举报,情节严重或触犯其它法律法规的,移交相关部门。
杭州暂不发展互联网电动自行车
关于押金,指导意见说,经营者必须在本市开立资金专用账户,公示押金退还时限。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加强对企业资金专用账户管理,防控承租人资金风险。鼓励经营者用信用计分替代现金押金,鼓励使用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