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上帝教对基督教本色化的贡献主要可以从经典、教义以及礼仪几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从拜上帝教中西合璧的文化方面,二是从拜上帝教的经典透视其本色化的历程,三是从拜上帝教的教义看其对于基督教本色化的贡献,四是从本色化的宗教组织和戒律礼仪方面。拜上帝教对基督教的本色化所做的努力和尝试,即基督教是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信仰相结合以及如何适应中国社会当时的状况的,将在本章中详细做出解答。洪秀全所创立的拜上帝教,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这种中西合璧的宗教形式,其包含的文化不仅具有基督教底蕴,同时也具有本土文化根源。
在基督教这种外来的文化中加入了中国的元素,使两者很好的相结合,从而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本色化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思想所创立的,因此其具有基督教的文化底蕴。它从根本性质上是吸收了很多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从信仰对象来看,“拜上帝教”重宣扬独一无二的皇上帝,接受并发展了皇上帝是独一真神的宗教思想。拜上帝教只崇拜惟一真神“皇上帝”,认为他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宣传天下万物都是由“皇上帝”创造的,世间的一切都仰赖天公而造。
这些思想都可以在基督教教义中找到根据。从宗教典籍的方面来看,“拜上帝教”的宗教典籍来自于基督教《圣经》,并且尊《圣经》为其宣传教义的真道书。拜上帝教信仰真神上帝,并且宣传要世人信仰上帝,相信天堂、地狱的存在。拜上帝强调信上帝者死后进天堂,享永福,不信者死后下地狱,受永苦。如《原道觉世训》中写道:“敬拜皇上帝,则为皇上帝子女,生前皇上帝看顾,死后*升天堂,永远在天堂享福,何等威风快活。溺信各邪神,则变成妖徒*卒,生前惹*缠,死后被*捉,永远在地狱受苦,何等羞辱愁烦”。
这些宗教思想都与基督教的教义是相吻合的。拜上帝教对天堂地狱的描写,如上帝在天国高坐在宝座上,基督在其后面,周围有众天使侍立;地狱则是充满硫磺的火湖,恶人被投入其中永受煎熬等,这些思想也都是源于基督教的。从崇拜对象的戒律礼仪上来看,“拜上帝教”的崇拜习俗也源于基督教,以基督教的十戒为基础编制了“天条书”等宗教戒律,并且也有相似于基督教的洗礼仪式和礼拜等等。拜上帝教是洪秀全所创立的,作为这个宗教组织的创建者,洪秀全本身就是个地道的儒生,经历了多次科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濡染是根深蒂固的。
中国本土的文化,如佛教、道教、儒家等文化皆在拜上帝教中有所体现,早期拜上帝教所列的妖魔不仅包括《圣经》中所描写的魔*、偶像、蛇、龙等,还有中国佛教和民间宗教中所崇拜的各种菩萨、神仙以及阴曹地府阎罗等,拜上帝教对天堂地狱的描写虽夹杂了大量民间宗教色彩。说其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是由于在创建“拜上帝教”的过程中,洪秀全在早期著作中,大量引用《诗经》、《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有关崇拜上帝的记载,证明中国在秦汉以前也和西方世界一样,独尊上帝。在组织、戒律和礼拜仪式上等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民间宗教。从一开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的洪秀全能把基督教知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国情民风很好的结合起来,撰写了一些神学著作。另外,拜上帝教中含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这归根于洪秀全的教育素养以及“拜上帝教”生存与发展的现实环境。
洪秀全继承并发展了基督教平等观念、儒学大同世界相结合,用以描绘理想社会的蓝图。洪秀全得出“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实则一家”的结论。洪秀全主张太平世界应当“有无相恤,患难相救”,“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真正树立天下一家的新型社会风尚。在创建“拜上帝教”的过程中,洪秀全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民间宗教对天堂地狱的描写,把天堂说成有33重天,上帝在最高一层,而地狱则有18层等等。王晓朝认为:“拜上帝教的宗教思想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的民进信仰,拜上帝教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民间宗教组织”,对此,王晓朝将“拜上帝教”与民间信仰的关联概括为在“神话主教、拜上帝,除偶像、遵守天条”等方面皆汲取了民间信仰的因素。
同时,拜上帝教还汲取了道家的思想,如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之前,层以异梦的形式来解释自己对基督教的信仰,这种以梦解释现实是典型的道教占卜术。综上所述,拜上帝教的宗教思想主要根源于中国本土文化,同时又结合了基督教教义思想,也正因为汲取了这些思想,才使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本色化之间有了必然的联系。并且也促使了拜上帝教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成为了基督教在中国近代的本色化尝试的不可缺少的阶段。在某种意义说,“拜上帝教”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本色化历程的。笔者试图从学理上从基督教本色化的视角来看待“拜上帝教”的合理性。